• 28阅读
  • 0回复

为干部能上能下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4
第5版()
专栏:论坛

为干部能上能下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朱岩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些地区和部门经过民主评议、考核实绩,对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很好,有关的制度也正在建立和健全。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这项改革,既要提高广大干部的认识水平,又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必要的制度,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要为干部能上能下、能下能上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要帮助人们对干部职务的变动树立一个正确的“上下观”。长期以来,实际上存在着干部职务只能上不能下的状况。一个干部提拔上来了,只要不犯错误,尽管他能力很差,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照样可以稳稳当当地坐在“铁交椅”上。在不少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不犯错误不能下,下了必定是犯了错误”的习惯看法。所以,当有的干部觉得自己不胜任工作要求,提出辞职,或者组织决定调整工作岗位时,周围的有些人马上想到的,就是这个干部犯了错误;有些被调整岗位的干部的家属亲友,也觉得自己脸上少了光彩,甚至产生埋怨情绪。有些本来“下”得比较愉快的干部,也由此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以致觉得受了委曲。这种状况,反映了党内和社会上看待干部职务变动那种陈旧的观念还有相当的市场,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加以扭转。干部犯了错误,该撤换的当然要撤换下来,但那是依据党纪政纪进行严肃处理的范畴,绝不能同调整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实行能上能下的制度混为一谈。我们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职务是“上”还是“下”,应该既从工作的需要出发,又从本人德才条件的实际出发,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干,建功立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才观。根据干部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对其工作进行适当调整,有利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或补其所短。有的同志在党政领导岗位不胜任,换到其他岗位可能会干出一番成绩来;在这个领导层次不适应,到较低的层次就可能干得不错;有的现在经验不足,下去锻炼一个时期也许会成熟起来。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干部职务的变动。一个干部,“上”了就要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不坐“铁交椅”,如果经过两三年实践,确实证明该下,那就变动一下职务;“下”了,也不要自惭形秽,而要奋发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能力提高了,才干增长了,重新具备了“上”的条件,还可以再上。这就是我们的“上下观”。
其次,要确立新的“荣辱观”。一个干部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为什么他的上下左右都有一些人觉得这是件不光彩的事呢?恐怕多少是受了封建社会那种“官贵民贱”,“升官耀祖光宗,丢官有辱门楣”的陈腐意识的影响。所以,要扫除实行干部能上能下的思想障碍,必须大力肃清封建思想残余。在我们这个时代,要说一个干部有什么值得引以为荣的,那就是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出了令人称道的成绩。那种不加分析地以职务“上”“下”论荣辱,以地位高低分优劣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当一个人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时候,听从组织安排,主动退下来,不仅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而且是党性强的表现。这样的干部应当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尊重。相反,如果明明不行,还硬要占着位置,那才是真正不光彩的事,只能被人们瞧不起。亲朋、故旧不从正确的荣辱观出发给以帮助,反而表示无原则的同情,那就只会害了同志。
实行能上能下,必然要触及到一些同志的个人利益。当这些同志还没有从个人眼前得失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难免会对进一步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能上能下的改革心存疑虑。如果一个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了,那他对待能上能下的自觉性就不可能高。所以,结合干部制度改革实践进行能上能下、能下能上的思想教育,要抓住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个核心问题,教育干部正确对待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能上能下,这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要教育干部看清这个现实,接受这个考验,当自己该下的时候,就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对于因为职务变动而带来待遇的改变,干部本人也要正确看待。有些同志可能会因此减少一点收入,但这既然是于国于民有利的改革,个人利益就应当服从全局利益。
调整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实行能上能下,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工作要做细,原则要坚持,任何人都不能做有悖于改革的事。如果有人或有的组织部门为该下的干部护短说情,想方设法让其继续留在领导岗位上,是不能允许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