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通报数字引起的思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4
第5版()
专栏:剖析与思考

通报数字引起的思索
1986年7月2日,山东省济阳县委整党办公室发出通报:王圈供销社收棉站,共有干部职工一百一十五人,犯有经济错误的竟有九十四人,占81.9%。现已逮捕判刑十四人;开除党籍一人,留党察看三人,党内严重警告一人;撤销行政职务的二人……
通报中列举的数字,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思索。
在1984年收棉的整个年度,收棉站的站长赵庆睦率领近百名属员集体贪污,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们公开作案,几个人凑在一起,上下嘴唇一碰:“写个单子弄俩钱花花。”“写个单子”,就是伪造人名填在购棉单据上,写上此人卖了多少斤棉花,应付多少多少款项。有了这“单子”,他们就堂而皇之将款如数支出,一分了事。钱到手容易,花起来自然也不心疼。钱花的差不多了,那些脑袋又凑在一起,再来一次“写个单子弄两个花花”。
整个收棉季节,这样的“戏”反复演着。“你弄俩花花”,“我弄俩花花”,三弄两弄,小小的收棉站落了个底朝天。一个年度收棉九百七十万斤,棉、籽短缺共计一百万斤,差缺款则达到了四十七万余元。
什么原因使得这一伙人能够如此猖獗一时?原因多种多样,其一就是这个棉站及其上级党的组织瘫痪。
棉站的上级王圈供销社,设党支部。但自1982年以来,除非乡党委统一要求召开党员会传达文件外,这个党支部没有主动召集过一次会议,更谈不上对党员进行教育了。原棉站会计赵守振在被开除党籍并判刑五年后说:“党的基本知识我已好几年没学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我也是收审后才知道。因为我平时连报纸也不看……”
供销社党支部是这样,棉站就可想而知了。在收棉季节,棉站工作人员达百名以上,党员近十人,经营额数百万元,竟然连个临时党小组都没有。许多职工甚至不知道本站还有党员。一些党员痛心地说:在棉站,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党的生活会,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以致一错再错。
党支部委员张成连、李继谭,分管收棉工作。可他们贪图私利,玩忽职守,为了把自家的棉花卖个出格的好价,竟置售棉“长龙”于不顾,让收棉的业务人员到自己家中去收购。
干部带坏头,党员跟着学,结果,参加收棉的八名党员,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不管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都犯了错误,有的构成犯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在王圈收棉站“说了算”的是非党员站长赵庆睦,他飞扬跋扈,任意横行,职工背后叫他“座山雕”。此人虽没有“秘密联络图”,可结党营私的本事不小。棉站门卫的是他的叔伯哥哥,搞核算的是他女婿,搞结算的是他表弟和外甥,管打垛的是他闺女的小叔子,运棉花的是他亲弟弟……据不完全统计,棉站招收的九十七名临时工中,“关系人”、“人情工”达五十六名之多。
在这样一统天下的小天地里,赵庆睦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呢?他需要钱,就让人为他造张假单据去领款。买棉籽户交到他手里的款,他连帐也不记就装进自己的腰包。上级发放的一千多斤奖售粮,他不兑给棉农,干脆全拉到自己家里……经查证,赵庆睦贪污挪用公款二万五千元。就是这样一个浑身邪气的人物,竟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赵庆睦就象一块大霉菌,污染着整个棉站。受他的影响,整个棉站乌烟瘴气,贪污盗窃成风,早在1984年收棉期间就发生二百四十四人次。
气候适宜,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虚而入,封建遗毒沉滓泛起。淫秽书籍广泛传抄,流毒全站。许多青年称兄道弟,言语污秽。
然而,阴暗角落里的毒菌是见不得阳光的,邪恶注定是短命的。随着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深入,赵庆睦一伙终于落入了法网。
(山东《支部生活》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