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历届百花奖评选有何启示 《电影艺术》发文章强调群众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5
第3版()
专栏:

历届百花奖评选有何启示
《电影艺术》发文章强调群众观念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最近出版的《电影艺术》发表电影评论工作者马锐的文章《百花奖评选的启示》。文章对一至九届百花奖作了一番回顾分析,从中得到了几点宝贵启示,即:
(一)群众要求电影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意愿和理想,反映他们对生活的感受、焦虑和思考。在从第一届到第九届获得最佳故事片称号的二十三部影片中,有十六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其中又有一半以上是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或尖锐矛盾的。如《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不该发生的故事》、《高山下的花环》、《少年犯》等。另外几部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绪。如《牧马人》、《泪痕》寄托了群众对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左”的路线错划错打的为数不少的好同志命运的关注;《乡情》表达了群众对党掌握政权后鱼水般的干群关系出现变化的焦虑。
(二)群众要求银幕上塑造出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体现人民理想的人物。如《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等等。
(三)群众要求影片具有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导演谢晋“文革”后的代表作《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连续三次获得百花奖。导演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也连中三元。为什么这两位导演的作品受到群众如此偏爱?除开内容,这些影片的表现形式和民族风格,也是带有决定性的因素。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心理也会跟着变化,但总有相对稳定的方面。
(四)群众要求全面发挥电影的性能和作用,要求电影题材、风格、样式的多样化。
文章认为,在当前的电影创作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许多创作者选取的题材,引不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也有些影片主题、题材选得不错,但没有找到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
文章最后说,群众性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电影艺术工作者要和广大的观众:“心有灵犀一点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