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妇女篇——温州风情画之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6
第1版()
专栏:

妇女篇
——温州风情画之六
本报记者 孟晓云
杭州市这几年找保姆愈发难了,保姆向温州移动。那里的保姆月薪高,有宽敞的住房,吃得好,来自贫困地区的保姆心向往之。
温州的城镇和农村亟需保姆,全市一百零五万妇女,有八十四万参加了商品生产和第三产业,昔日的家庭主妇,如今是家庭工业的指挥者和组织者,疲于奔命的女主人请保姆来做家务,自己腾出手来从事生产。北白象镇有四千户人家,就有一千一百户请保姆,柳市镇茗东乡一个村,就有四分之一的农民家庭请保姆。
妇女本是有才智的,不过多年来被沉重的家务劳动所埋没,温州模式使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了妇女的聪明才智。温州十大专业市场之一宜山再生腈纶纺织品的创始人,就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妇女孙阿茶。她第一个改造了纺织机,纺出了再生腈纶纱。时势造英雄,平平常常的陈晓华居然创造了一个拼制童装的市场,她本人也没有想到。几年前,她发现了棉毛衫的边角料可以拼做童装,物美价廉,便拿到家门口的小市场卖,生意极好。一时间,仿效者众,宜山一下子冒出来个童装市场。现在陈晓华又与别人合股办厂,改做运动衣,经常到上海、无锡、福州等城市联系业务,忙得不可开交。宜山有句顺口溜:要想富,全靠妇女来织布。足见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封建思想在温州也有很大势力,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束缚着妇女。龙港区湖前镇西桥村有个女能人叫潘志巧,她不甘寂寞,借了五百元钱,带着孩子去安徽、湖北好几个省跑业务。有人说她不象样子,不守妇道。似乎有了孩子就应该围着锅台转。潘志巧不服,她决心办一个三八塑料编织厂。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后来事业越干越大,带动了五百户妇女致富,去年产值达八十万,流动资金二十万,上交利润四万,她的事业成功了。
赶时髦,是青年妇女的特点之一。钱库汽水厂负责人郑卫秀就是一个。她二十岁,穿着入时,变着法儿打扮自己。十六岁开始在家办的小厂里做工作证、商标,赚了一笔钱,和另外三个青年投资二十八万办起了汽水厂,与十三家汽水厂竞争。现在,她又要试产生日蛋糕了。谈到她的穿着打扮时,她笑了,坦然地说,这是一种心理,赶时髦就是不能落伍,干什么都要赶时髦,穿衣服、盖房子、办工厂、开拓新产品,哪一样落后了也不行。
商品生产改变了温州妇女的生活节奏。她们办事快,时间观念强。搞推销,早晨起床就走,等到过江时,利用摆渡的时间,拿面小镜子梳洗打扮。出门在外,经常是日夜兼程,白天做生意,晚上在夜行车里打盹。温州妇女的婚姻观念也随着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变更。在选择配偶上,首先看小伙子有没有技术,本事如何。反过来,小伙子讨媳妇,要知识型的,最好是高中生,有文化可以办厂,有文化好教育下一代。婚姻自主要求强烈,山区、半山区过去由父母包办订“小亲”(8岁—15岁)的多,现在男女双方都要求退“小亲”。离婚率有所提高,温州市法院提供,在民事案件中,离婚案占一半,而提出离婚者女方占70%。乐清县的妇女到外面跑供销,长了见识,回家后对原来的包办婚姻不满,拿着新婚姻法去打官司。妇女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对强加于人的东西就再也不愿接受了。(附图片)
——找找你们厂的负责人。
——我就是,请坐!
苗地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