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觉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6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为发展经济,为提高生产率,人们不断地向大自然攫取资源。人类为建立现代文明付出了代价——生态环境日渐破坏,地球资源日益减少……这些问题反过来阻碍了经济发展,对人类的生存提出挑战。人们思想中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在改变,生态意识在建立。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兴起,就是——
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觉醒
林业部副部长 董智勇
自然保护区事业逐步被人重视,并迅速发展,是人类对大自然无情报复的觉醒。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实质上是由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而引起的。
所谓生态系统,按生态学观点,是某一特定地区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总和。也就是说,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它好象一个组织分工相当严密的有生命的工厂,生命体在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光、热、空气、水分等环境中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并保持生态平衡,这种平衡在自然和人类的干预下处于变动之中。如果自然灾害、人类的利用在动态平衡所能负荷的压力范围内,那末生存在这环境中的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就可能是永续利用的生物资源。反之,对生物资源超承受力的开发利用,生态系统就会向退化方向发展,甚至使生态失去平衡,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生物体的绝灭。比如,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人口的增加、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些国家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世界性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危机。全世界森林以每年一千万到两千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一种生物从地球绝迹,预计到本世纪末,现在生存的物种至少有六分之一要灭绝,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对于可更新的生物资源开发,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也就是说,要获得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
要获得这种综合效益,就必须认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掌握生态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客观规律,用生态经济学观点指导我们的工作。近几年来,大家都比较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而对生态科学比较陌生,忽视了保护生物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生物资源是可更新资源,只有在保护好物种(即保存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持续开发,发挥最佳效益。人们为了使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平衡融洽状态,以获得生物资源高效利用,世界上兴起了自然保护事业。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也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功能,是一个广泛的、复合的生物社会。这种生物社会,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和林中空间等。林业,其实质则是对这种生物社会的管理和经营,在生态系统所能忍受的压力范围内,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以永续不断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其中包括水源涵养、防止土壤流失、防风固沙、提供风景和旅游场所等。这就是按生态经济的原则经营林业。过去,林业工作以“大木头挂帅”,“以原木生产为中心”,为攫取眼前的木材利益,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森林资源危机。现在,我们讲生态经济效益,不是不要木材,不是否定木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而是反对违背可更新资源开发规律,向大自然采取掠夺式的采伐。
怎样才能发挥森林资源最大的、多种的效益,这不仅需要林业工作者在经营思想上来一个彻底转变,还需要林业科学工作者同有关科研人员通力合作,探索森林生态环境的奥秘,研究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流动规律,并设计出分层多级利用森林资源的生产工艺系统。我们开展自然保护区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抢救濒危物种、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环境、场所。
有人一听到保护,就以为是对开发的抵触。我认为,建设自然保护区不是对森林资源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给人类提供研究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使我们的开发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种保护,是对开发的促进,是为了求得森林资源最大的多种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