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鸟类研究与自然保护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6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鸟类研究与自然保护区
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 许维枢
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鸟类大会表明,许多科研成果离不开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研究鸟类的基地。
研究鸟类濒危种,不仅要研究它们的形态、分类、分布,而且要研究它们的数量、行为、换羽、繁殖、鸣声和迁徙。自然保护区是鸟类专科、专种研究的最好定位点和工作站,对研究鸟类濒危种具有特殊意义。目前,世界对鸟类物种的研究一般采取濒危种和优势种相结合的办法。濒危种研究侧重于保护,优势种研究侧重于利用。研究正在向综合和实验方向发展。实验采用先进手段,比如用DNA杂交的生物化学技术;用水晶体氨基酸分类;采取血蛋白质结构分类、鸣管分类等。许多科学家认为,不管用什么手段,要使物种研究向纵深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自然保护区的机能。
由于鸟类的分类研究在动物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宏观上必然向生态学上发展和延伸。生态研究的范围包括鸟类个体生态、鸟类种群生态、鸟类群落生态等。自然保护区则是从事鸟类生态工作的最优场所。国际上对鸟类生态学研究,已向长周期和深广度延伸,摆脱了过去的年周期或一、二年内的泛泛观察。例如,对雀鹰的生态观察用了十五年,找到了英国雀鹰幼体死亡率高、繁殖率低的规律,为保护这个物种提供了依据。目前,鸟类生态研究在广度上,出现了鸟类生理生态、形态生态、地理生态等;在研究深度上,对于鸟类生活习性的研究已向更深的层次探索,研究其机制和原因。随着对鸟类研究工作的步步深入,对研究场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国际上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和研究鸟类是举世瞩目的大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项工作。(附图片)
自然保护区是物种基因库,又是科学研究的基地、自然科学的天然课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到这里进行科研活动。图为科研人员在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考察。 张丛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