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在改革中焕发生机 天津港以港养港充满活力 港口建设和技术改造加快,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7
第1版()
专栏:

在改革中焕发生机
天津港以港养港充满活力
港口建设和技术改造加快,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本报讯 记者石德连报道:天津港在改革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如今的码头上,一台台新进口的大型现代化装卸机械设备沿岸而立,高效率地装卸着进出口物资;新建的年吞吐能力为三十万标准箱的三个集装箱码头开始投入使用;南疆靠船墩一期建设工程,主体已于8月20日竣工;散粮码头改造工程重载试车成功,预计年底可交付使用,接送散粮能力将由原来的二百二十万吨提高到三百五十万吨;道路、仓库、给排水、通讯等设施的改造全面铺开。天津港出现的这一派兴旺景象,是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改革措施带来的。
这个港口从1984年6月起实行改革,在领导体制上,由原来的交通部直接领导改为“双重领导,地方为主”;在财务体制上,由原来的统收统支改为“以收抵支,以港养港”,即经国家允许,港口所属企业除营业税外,全部留给港口作为扩大再生产,国家不再拨建港投资。这项改革把港口的经济效益和建港资金的多少联系起来,调动了港口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上上下下想方设法多增收,加快港口建设和技术改造。改革以来,港口所创利润、总吞吐量、杂货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日均离港船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前两年,平均每年递增24.5%,建港资金每年递增58.6%。
“以港养港”促进了港口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又为“养港”创造了较多的财源。从前是统收统支,港口收入全部上交,建港资金由国家另拨。从1973年至1983年底的十一年间,国家投资港口建设及相应配套项目的资金共八亿四千多万元,年均不到八千万元,比港口上交利润还多。由于资金有限,港口顾了建码头,顾不上建仓库、修道路;顾了生产,顾不上职工宿舍、文化教育等设施,常常出现“等、靠、要”的现象。实行“以港养港”以来,由于港口赚钱多了,1985年就实现建港资金二亿四千多万元,在天津港没有先例。
“以港养港”,港口不仅有了钱,也有了权。过去由于条条框框把港口捆得死死的,进口几个零部件也要逐级审批,一等就是几个月,有时长达一、两年;有些急需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申请报告要在许多部门“旅行”,迟迟不能立项,贻误“战机”。港口下放后,天津市政府把国家给地方的权力原则上放给港务局,不搞“截留”。并且规定,港务局有权审批一千万元以下的基建项目和三千万元以下的技术改造项目,有权审批一千万美元以下的中外合资项目,有权利用“以港养港”资金进口本港所需的设备和零部件。“三有”给港口注入了活力。近年来,港口利用自己的外汇收入进口了三百多台技术比较先进的装卸机械,更新了37%的陈旧设备,在原有泊位上新增开了十四条作业线,相当于增加了三个货运泊位的装卸能力。过去长期未能立项的第三港埠区码头改造项目,以及港区的道路、给排水、货场和通讯等改造工程,现在港口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实际需要,做到了当年论证、当年立项、当年动工。多年来列不上项的火车站、轮船客运站、小学校、幼儿园等先后建成。国家原定的港口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由于港口有了权,建设进度也加快了。
由于加快了港口的建设和改造,对缓解压港压船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作用。压港压船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很不适应对外开放的形势,最多时锚地停船一百二十多艘,有时长达一个月之久。压船的损失,据专家估计,相当于每天白白扔在海里三十万美元。改革之后,港口吞吐能力有了提高,压船得到了缓解,离港船由去年的二千一百四十二艘,增加到今年的二千二百一十四艘,还经常出现空着泊位等船,充分显示出改革的优越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