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残疾人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7
第4版()
专栏:

残疾人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邓朴方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周密而系统地阐述了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各项任务、要求,是指导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决议》的根本思想是开放与改革。我们说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根本思想,才能把握《决议》的精神实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总的讲,大体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主要是结合物质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通过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进行共同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保证改革和开放的方向,促进改革和开放的顺利进行。现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宗法思想和习惯势力,还严重阻碍着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也影响着残疾人事业的开展。从社会生活各方面克服这些腐朽思想,是艰巨的、长期的工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继承三个方面的优秀文化遗产。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诸如爱国主义思想、尊重知识分子、注重教育,包括孔子的仁爱思想、教育思想中的积极部分,都应该认真继承。我国传统的、人民群众的互助精神、寻求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各种良好美德,更应该发扬光大。二是吸收国外有益的文化,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行政管理经验以及对我们有益的民主、法制和人道主义思想等。三是继承和发扬我党及其所创建的人民军队在几十年革命历史中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文化传统和道德风尚。例如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三大作风、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团结奋斗的精神等等。这是我们的无价之宝,要继承下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实新的内容。以上三个方面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实践中发展,以形成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要强调和睦团结和相互友爱,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及其生活、工作的权利。这里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对于人道主义,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成了禁区。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用以反对封建阶级的思想武器,它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产生的进步的东西,我们应当继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在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时,总是从具体的人而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这样的人道主义更具有现实性。我们历来主张,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为己任,总目标是解放全人类。这样的人道主义更具有广泛性。总之,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应当是更深刻的、更高级的人道主义。我们要大力宣传,并且广为实践。
残疾人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怎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呢?
第一,残疾人中间许多人克服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地学习,创造性地工作,顽强地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这种与命运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体现。
第二,残疾人这种好思想和顽强拚搏的素质,经过集中和传播,反过来影响着社会。五、六十年代,两位杰出的残疾人——吴运铎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阐发的高尚情操和艰苦卓绝的拚搏精神,曾经极大地影响了当时青年一代的思想,参与培养了一代不怕困难、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革命青年。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不也正是从“两山”作战的战斗英雄其中包括很多身残志坚的英雄以及张海迪等同志的身上,领略到了崭新的精神风貌,点燃了理想的火炬吗?社会养育了残疾人,残疾人以自己杰出的精神力量反作用于社会,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前进。
第三,健全人和残疾人相互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懂得残疾人是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才能懂得他们的感情。这样,对他们就会产生由衷的尊重。有了这种由衷的尊重才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关心和帮助残疾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的帮助才是真诚的,有效的。残疾人的处境困难,但是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最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只要有了这种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文明进步。
第四,残疾人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项事业是党的事业,也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既是对社会保障事业的贡献,也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可以想象,如果残疾人还是处于无人过问、受歧视、受冷落的状况,那将给社会主义形象带来很坏的影响。所以,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文明与否的标志。
为了做好残疾人工作,发挥残疾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应发挥的作用,需要做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发扬献身精神,密切联系残疾人群众,切实加强社会化管理,使残疾人工作更上一层楼。到目前为止,全国有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有的正在筹备。省、市以下,有三十八个地区、省辖市成立了基金会,一些区、县、企业和大学成立了基金会或残疾人俱乐部等组织。各地基金会成立之后,在宣传、教育、康复、就业、集资、办经济实体等方面做了很多好事、实事。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是处于初创阶段,对工作的内容、方法,以及同各方面的关系等,还在探索。为了推动工作,当前有几个问题要认识清楚:
必须明确残疾人工作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创造一个以先进思想为指导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残疾人在事实上享有与健全人一样的学习、劳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和机会,并且共同分享由于经济发展和共同劳动所带来的各项成果。这个目标是与我们党、国家所追求的目标一致的。
要正确认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位置。在残疾人工作中,党和政府的作用是主导性的。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国家、集体、家庭这样的残疾人工作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起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开放、搞活这个基本国策的提出,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体系与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社会是不能完全适应的。基金会正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向开放型转变、向社会化管理为主转变的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残疾人工作组织。它主要是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力量、疏通各种渠道为残疾人服务。基金会要协助政府工作,但不能代替;要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但不能大包大揽。这就是基金会的社会位置及由这种社会位置决定的基本工作方法。
要明确残疾人工作的基础性内容。残疾人工作内容相当广泛,但是基础性内容是康复、教育、就业和参与社会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连接的,密不可分的。从当前情况看,劳动就业是改善残疾人各方面状况的关键环节,所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第三次理事会议把残疾人的劳动就业确定为近期的重点工作。
世界上有各种特色、各种类型的残疾人事业。劳动福利型应当是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特色。这意味着,我国残疾人并不是片面地享受国家救济,而是一面受到国家的一定的保护,一面是社会的积极的奉献者。努力发扬这个特色,使残疾人在国家一定的保护下劳动致富,就可以使残疾人具有积极进取精神,从而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