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读了“‘改良主义者’晏阳初的真面目”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9-12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读了“‘改良主义者’晏阳初的真面目”以后编辑同志:
九月三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发表了萧马先生“‘改良主义者’晏阳初的真面目”的信件,读了之后,我澈底认识了晏阳初和他所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的反动本质,澄清了积累二十多年的糊涂思想。
远在一九二九年,我就受到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理论和两大目标(除文盲、作新民)的影响,并且创设了“涿县平民教育促进会”。我一气干了八年,直到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一声炮响,县城沦陷,才忍痛地放下手。那时,我还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总结——“八年来民众教育经验谈”,在当时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杂志”上发表。这八年中,自己作得不算少,看得也不算少
(到定县参观)。归根到底,得到了什么?广大的劳动人民仍旧生活在苦难中。我们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好像在大海里抛石子一样,仅仅在水面上起了一点点的小波动,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平教会的人逃到长沙,长沙大火,又迁到重庆,搞起了乡村建设和什么实验区等等。这漫长的时间,使我头发斑白了,幻想消失了。对平教会的理论,由相信而动摇,终于否定。
不用革命手段来改变社会关系,妄图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以“教育”力量来改造社会,那真是太愚蠢可笑了。这种唯心的糊涂理论,欺骗了我很长时间。我现在才恍然大悟了!
对晏阳初依附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我在过去也是极其模糊的。知道晏阳初常常跑美国,据说是为平教会“募捐”。平教会向来是靠美金生活的,不“募捐”便不能生存。在定县的时候,他常以此自豪,说什么“平教会不依靠任何军阀,既不要曹锟、张作霖的钱,也不要蒋介石的钱”,好像是很“清高”似的。实际上他早已不折不扣地倒向蒋介石的怀抱,作了美帝国主义的走狗。事实很明白:不倒向蒋介石,平教会便不能挂招牌;不作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华尔街老板便不会“慷慨解囊”的。
过去,我理解不到这些。反认为晏阳初几十年没作国民党的大官(实际他已兼了参政员),始终致力平民教育,是个“有气节有事业心的教育专家”。同时也钦佩美国那些“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的“慈善家”。现在,这“西洋镜”完全拆穿了。美帝国主义者“捐钱”给晏阳初,正是利用“平民教育”美丽的外衣,企图来麻醉中国人民,维持它的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动政权。这是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故技之一,也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互相勾结的具体内容之一,晏阳初恰好作了这一名“掮客”“走狗”。解放后,他仍躲在美国作一名作恶到底的“掮客”“走狗”,继续进行其反人民的事业。这就使人更清楚地看出他的反动本质。张学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