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不能拒绝的恳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8
第1版()
专栏:

不能拒绝的恳求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米博华
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心里有话,却长期埋在心底,怯于向自己的父母启齿。她把心里话写下来,寄给了我们编辑部。读了她的自述,不禁潸然泪下。我们不曾想到,这样小小年龄的孩子,作为人,已经有了独立和完整的意识。而这,的的确确是成年人以及许许多多的家长们所忽略甚至是从来就无视的。她曾想到自杀,说明她仍缺乏生活经验;但她所以想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作抵,仅仅是为了争得一点可怜的要求:希望家长把她当成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心”的“人”来对待——这就更使我们深思。
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造就、有出息。我们也深信,叶燃的家长如果不是爱女心切,也不致这样地苛待她。问题是,在这种望子或望女成龙成凤的切盼和期望中,某些家长常忽略了一个起码的道理,这就是,家长不能代替或包揽子女的一切。子女亦应该有独立的人格。然而,我们一些家庭的教育却几乎是向着一种畸型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为了使孩子有出息,某些家长给他们创造了优厚的甚至是过分优厚的生活条件。连他们应该而且可以自理的事情也包下来。而一旦他们真的象家长期望的那样“有出息”了,则是众星捧月,倍加宠爱。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则是以另一种方式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专长、志向等等的选择,甚至不顾实际和可能,以粗暴或生硬的方式强迫子女们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样发展。而一旦未能如愿,就抱怨,就蔑视,就辱骂,就视若冤家。
不少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孩子原本是聪明的,但由于令人窒息的中国式尊卑分明的家庭关系,常常使我们的孩子内向、拘谨、呆板、缺乏活力,性格孱弱。这是因为他们在家长面前没有自主的地位,或是被“抱大”的,或是被“骂大”的、“管大”的。这不仅妨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今后的发展。
家长和子女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家长对子女有哺养和教育的义务。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给予必要的指导、教育甚至批评,这是完全应该的。子女也应该接受这种指导、教育。批评得对,应该听;批评得不对,也不必记恨。但这绝不是说,子女是家长的私产甚至附属品,他们从人格上就是卑下的。这种一方必须主宰一切,一方必须唯命是从的家庭关系是不公道的。不幸的是,许多家长把这种关系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认为子女的义务就是服从。他们的一切,小至穿件什么衣服,看本什么书,大至对职业的选择或爱情婚姻,都统统要由家长作主。不管自己说得对不对,子女都得照办。因为家长就是真理。无怪乎人们说,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就是不能自立的庸人,要么就是唯唯诺诺的懦夫。
所幸的是,这个小姑娘并没走上绝路。她顶着压力,又一次扔掉了“敌敌畏”,但这并不能减轻我们内心的悲哀。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才能够摒弃那种歧视无望进入高等学府的孩子的社会舆论,什么时候能使我们的“出息观”变得有出息一些!叶燃同学大声为和她一样的孩子们呼吁:“请尊重我!”父母们,你们听见了吗,你们不能拒绝孩子们的恳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