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介绍“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9
第4版()
专栏:

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
——介绍“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就有友好交往的传统。尤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两国在各方面的友好往来有了深入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成立以来,中日两国青年之间的友好交往不断扩大,进展很快,取得了新的成果。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和五百名中国青年访日,在中日两国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揭开了长期友好和世代友好的新的一页。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就是在两国青年的友好交往日愈广泛、深入的情况下,由两国领导人在1984年倡导,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向两国政府建议,利用中国政府拨款和日本政府无偿援款共同建设的项目。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顺应了中日两国人民和青年交往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两国人民和青年的愿望,有利于两国青年长期开展经常性的较有系统的多方面的交流。
根据“中心”的性质和特点,为了充分反映中日两国青年世代友好的特点,中日两国设计人员遵循五条设计思想对中心进行设计:整体建筑的形态反映中日两国青年二十一世纪友好的意向;建筑物格调应表现中日两国青年勤奋、健康、活泼、文明的形象;具有时代气息和独特风格;具有经久实用、便于管理、多种功能;与周围环境相谐调。这座设计新颖、设备新颖的现代化综合建筑,将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增添光彩。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主要有文化活动、教育研修、体育活动、住宿和管理四个设施。文化活动设施——包括一个现代化的容纳一千七百一十人的剧场和一个同时进行六种语言同声传译的具有四百个座位的国际会议厅。教育研修设施——包括语言、科技、艺术和职业四个方面二十四个科目的研修室。体育活动设施——主要由一个五十米长八条泳道的比赛用游泳馆组成。住宿设施——由一个具有八百个床位的宾馆、中西餐厅和可举行婚礼和舞会的多功能厅组成。“中心”的设计颇有特色:剧场外形呈发芽状,象征青春;研修楼呈桥状,象征友好之桥;游泳馆呈橄榄状,象征和平友好;宾馆呈挺拔树干形,象征向上、直率。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1989年落成后,将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下属的专门机构经营管理。
谭志伦(附图片)
图为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建筑模型。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