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剪刀差”有再扩大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问题:农产品提价带给农民的实惠大部分又被工业品涨价冲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0
第2版()
专栏:

“剪刀差”有再扩大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问题:农产品提价带给农民的实惠大部分又被工业品涨价冲销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王景和、冯诚述评今年七八九月,记者对我国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看到近年来在工农业产品交换和农产品内部比价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在剪刀差“缩小”的背后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而产生的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1979年,针对剪刀差偏大的状况,中央决定全国十八种主要农副产品大幅度提价(平均提高24.8%),农村工业品价格基本稳定未动,这一年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明显缩小,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出现了踊跃交售农副产品的动人景象。但近几年来,这种好的势头没有很好保持下来。
一、剪刀差缩小的幅度出现下降趋势。如湖北省1979年比1978年缩小18.3%,而1981—1984年,各年比上一年缩小的幅度分别为6.9%、3.8%、1.5%、1.3%。农产品价格偏低的四川省,1984年比上一年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0.3%。
二、去年一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后,剪刀差缩小的幅度上升,但农村工业品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猛。去年,全国在粮食和经济作物收购价格仅分别比上一年提高1.8%和1.5%的情况下,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却比上一年提高了3.2%,其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8.4%。近几年农村工业品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以往三十多年上升的总幅度。
此外,还有一笔账,即农产品收购中的压级压价和工业品零售中的滥涨价,使农民该得的得不到,不该支出的支出了。进一步扩大了“剪刀差”。
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湖北省监利县物价局在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同1978年比较,这个县1985年农产品提价增加的收入为三千五百零五点九万元,同年,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的农用部分和各种生活资料涨价使农民多支出二千六百四十三点三万元,增收增支相抵后,农民纯得实惠仅有八百六十二点六万元,占提价增收总额的24.6%。国家物价局物价研究所的同志根据统计资料计算,1979年农民从农产品提价中得到的实惠占提价增收总额的92.4%,到去年已降为52.43%。支出增加,实惠减少,许多农民来年生产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都要靠贷款购买。
受剪刀差影响最大的是粮食价格。这使得一些地方的粮食生产出现了由商品性生产向自给性生产逆转的倾向。记者在川西平原、荆州平原、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了解到,这里的农民看到种什么都比种粮食来钱,因而只愿种口粮田,不愿种责任田,他们说,“粮食这东西,不可不种,不可多种,够吃就行了”。四川省农村抽样调查队今年6月在全省五十五个县的五千多个农户中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认为种粮的目的是自我消费的有三千四百多人,占65.16%。由于种粮收益低,一些地方种粮大户有减无增,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土地有人转包,却无人愿接;接过来,又往往改种了其他作物。这种情况在四川、广东、湖北、福建、江苏等省都可以看到。
记者的建议
面对目前的状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记者同各地干部群众和有关专家作促膝探讨,有如下一些想法和建议:
首先,绝大多数农民现在还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的自身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还相当薄弱,因此应该继续坚持贯彻缩小剪刀差的方针,防止减少农民实惠,以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其次,有一种认识,以为改革就是一切放开,完全靠市场调节。这是一种误解。工农产品比价以及农产品内部的比价不应该完全撒手不管。单纯靠市场供求关系去调节,剪刀差拉大的趋势很难挽回。
第三,缩小剪刀差当前需要采取必要的扶农措施。例如国家对农业和边远地区长期实行的一些优惠措施应适当恢复,对农业贷款利率、农村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应适当稳定或下调,对粮食等比价偏低的农产品应适当提价,对收入畸高的农产品可开征特产税。此外,还须切实纠正农产品收购中压级压价和工业品变相涨价的不正之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