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从“变”字看台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0
第3版()
专栏:隔海相望

从“变”字看台湾
中国新闻社记者 王捷
台湾国民党中常会,10月15日通过了两项议题——解除戒严令和开放党禁。
消息传开,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连日来,许多关注台湾事务的专家、学者及舆论界纷纷发表评论和社论,普遍认为这是台湾“具有历史性的变化”,是“跨出民主宪政的一大步”。
近几年来,岛内的确在起着变化。情势在变,民心在变,当局的某些做法也在变。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民心在变。就是民众要求民主自由,要求取消戒严法,要求开放党禁的心情日迫、呼声日高、气势日大。而且已经打破禁忌,由议论到行动,由室内到街头,由少数到群众,由分散零乱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与此同时,要求和平统一、要求“三通”的呼声也由弱到强,由一般思亲怀旧到着眼于台湾的未来与发展。
严酷的现实,给台湾当局带来三方面的压力。其一,岛内民众求新求变的冲击力;其二,来自党外的制衡力;其三,来自大陆力主和平统一、“三通”等政策对民心的感召力。
实际上,人们已经发现,近几年来台湾当局的一些政策和做法,已出现一些弹性,比如成立十二人小组专事研讨六大政治问题和“中常会”通过解严开禁议题,即是一例。
当然,台湾当局仍然坚持其“反共”、“三不”立场和政策。尽管如此,人们已看到了台湾当局从“以不变应万变”发展到“有所变有所不变”,以及目前所提出的“以变应变”的微妙变化。
变有两种可能,一是向好的方面变化,就是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详。一是向坏的方面变化,其结果与上述相反。日前,台湾当局决定解严开禁,岛内“多数民众认为这对岛内未来民主政治进展有帮助,对缓和党内外的对立情势亦有助益”。但民众仍然担心未来的“安全法”是不是较戒严法更严酷,或者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自立晚报》日前发表一篇社论,要求当局的施政方针应以民意为依据。社论说,所谓“顺民者昌,逆民者萎”,实为不可违逆的铁律。民众希望,台湾当局的“变”也要顺应潮流、合乎民意,遵循着这条“铁律”而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