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关于“吕端大事不糊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0
第5版()
专栏:读史札记

关于“吕端大事不糊涂”
徐逊
板桥老人座右铭“难得糊涂”的流行,引起议论纷纷,仁智互见。其间,涉及“吕端大事不糊涂”。我以为吕端确有值得称道之处。
宋太宗赵匡义准备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反对说:“端为人糊涂。”太宗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本文引文均见《宋史·吕端传》)终于任命吕端。截然对立的评价,到底谁对?
唯一能够回答这问题的,是吕端一生的活动。
吕端为相前,历任地方官,“为政清简,远人便之”,“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列奏借留”,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向皇帝提出要求,让吕端留下连任。
吕端担任宰相期间,对当世急务的处理都有条有理。他还处理了两桩重大事件。
一是献策安抚割据的西夏。当时李继迁割据西夏,不断骚扰。宋军反攻,擒获继迁之母。宋太宗和寇准都主张杀李母,吕端力持异议。他说:“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接着提出“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听从了吕端的意见。后来,李母病死,不久李继迁也死,继迁的儿子投顺了宋朝。二是维护太子赵恒的皇位继承权。宋太宗病危,宦官王继恩与皇后密谋废太子赵恒,另立故楚王为帝。太宗死,吕端软禁王继恩,与皇后力争,终于拥立赵恒为帝,是为真宗。这两件事,在封建社会里,都是重大的问题。吕端毫不含糊,旗帜鲜明,行动果毅,当得起“大事不糊涂”。
但是,吕端也确有“糊涂”之处。吕端为人宽厚豁达,得到奖赏不喜,遇到挫折不惧。一次,出使高丽,途遇风暴,刮断船桅,满船惊恐万状,吕端却读书自如。吕端仕途,“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看来,吕端在个人安危、得失、进退上,比起一般封建官僚来说,是够“糊涂”的了。吕端忙于国事,“未尝问家事”,“不蓄资产,藩(吕端子——引者)兄弟贫匮,又迫婚嫁,因质其居第。真宗时,出内府钱五百万赎还之;又别赐金帛,俾偿宿负,遣使检校家事。”吕端历任州府,又擢居相位,但三个儿子却生活“贫匮”,甚至把自己的住宅也典当了,还欠下一大笔债,最后,靠皇帝的帮助才赎还住宅,还清旧欠。吕端忙于国事,不问家务,不为儿子谋锦衣玉食,象这样“糊涂”的高官,在封建社会确实太少了,也太有悖“常理”了,因之,被视为“糊涂”。
“(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说明宋太宗有知人之明,也说明吕端颇有后来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时代不同,大事的性质不同,小事也有差异。撇开这些,“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还是值得提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