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桑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0
第8版()
专栏:大地

桑椹
郭秋良
承德人几乎人人知道“棒槌山上老桑树”的传说。那传说是美丽的,其中关于老桑树所结桑椹的说法,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愿望——说是那桑树上结的桑椹“个儿大”,味道“沁甜沁甜”的。古老的传说影响了现实生活。承德的市民们,甚至在文化部门工作的同志,虽然谁也没有,也不能尝到那桑椹,但有时说起那桑椹来,也跟着说是“个大味甜”。
郦道元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曾踏上这块后来被称为“热河”的宝地,亲眼观察了他叫做“石挺”的棒槌山。然而他在《水经注》中,也仅仅记下了它“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余仞”的雄姿及估计高度,并没有提到棒槌山上的老桑树,更不用说桑椹了。但这用不着去埋怨这位古代地理学家,因为那时石挺上尚无此桑。
精确地测量出棒槌山高度,是1972年间的事。经过科学的测量,我们知道了它的高度是五一点六米,老桑树所处位置的高度是一七点三米。
孤零零立于山峰之顶,高度为五一点六米的棒槌似的“石挺”,它的腰际生长的一株老桑树,究竟属于何属何种?它的果实是大是小?是甜是酸?确是不容易弄得清的事。现代科学如此之发达,可以使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对接,可以把地球人送到月球上,然后再接回地球;然而你无法接近那棒槌山上的老桑树。用梯子?底下没立脚之处。用直升飞机?螺旋桨飞旋起来有碰上山壁的危险。
那么,就没有人、没有办法能弄清棒槌山上老桑树的究竟了么?不。
有一位聪明的蚕桑专家,机智地用“立竿接竖变换绳索”之法,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就是位于武列河畔的河北省蚕桑研究所所长刘廷印。他和所里的几个同志一道,获得了棒槌山上老桑树的枝、叶、果实——桑椹。他经过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株古老的崖桑,出生在康熙年间。原是在此栖居的鸟儿,无意地传播了种籽,适逢当时多雨湿润的环境,得以顺利地萌芽、生长。历经三百余春秋,才长成这主干虬劲、枝条纵横的奇树,从而给那耸入云天的锤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它属于蒙桑系的崖桑种,其椹个小,汁少,味酸。成熟期参差不齐,青、红、黑椹混生,晚者延续到秋季成熟。感谢这位蚕桑专家使我们明瞭了一宗早就渴望了解的知识。我想,科学告诉我们的事实——桑椹个小,汁少、味酸——不会使从事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同志感到失去了诗意。它无碍于在美丽的传说中继续渲染老桑树的桑椹“个大”、“沁甜沁甜”的,同样无碍于在其他的民间传说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