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捧马谡》余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0
第8版()
专栏:艺文谈片

《捧马谡》余文
谢狱
传说谭鑫培当年在北京文明茶园演《失空斩》,饰马谡的是麻穆子。这天《斩谡》一场中,诸葛亮念最后一番“斩”以后,麻穆子在下场前,回头来了一番三笑,笑毕一跺脚说:“走”!刚要下场时,谭鑫培用扇子一招,又来了一句:“招回来!”麻穆子心里奇怪:叫我回来干吗?但不得不又走到诸葛亮帐前。只听谭问道:“马将军为何发笑?”麻穆子发了怔,人急智生,赶紧答道:“我笑我该死!”说了这一句,才下场了。
这是名演员的临场即兴之作,对刻画人物是否有助,还很难说。不过我只是想说,演员称马谡自知该死,倒是符合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格的。单就这一点来说,马幼常作为败军之将,也应当捧。
罗贯中总结马谡之失,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但,战败之后,马谡没有率兵投敌。他如果跨过火线,举起双手,定会受到司马懿的欢迎,而他不为。此可捧,一也。
逃回来以后,他未曾隐姓埋名,浪迹天涯,以图苟活于人世。此可捧,二也。
他没有把自己的罪过上推下卸,副将王平也因他说了实话,未曾受到株连。此可捧,三也。
诸葛亮下决心叱左右将他推出斩首之时,他泣曰:“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死得也不那么窝囊。此可捧,四也。
至于诸葛亮斩谡之后,上奏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并号令部属“勤攻吾之缺,责吾之短”,形成蜀国一时不讳饰、不诿过的风气。这与主帅号令严明、部将甘当军令是有关的。
由于老是想起原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余铁民之流,犯了大罪,矢口抵赖,还干了那么多的逃避罪责的“善后”勾当,我更觉得马谡是可捧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