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作协理事会学习《决议》讨论工作 文学要与改革和建设更合拍更协调 坚持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1
第1版()
专栏:

作协理事会学习《决议》讨论工作
文学要与改革和建设更合拍更协调
坚持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
本报讯 记者吴培华报道:“文学事业作为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要为这样一个全社会共同承担的长期任务贡献力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唐达成在作协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关于作协“四大”以来会务工作报告时这样说。
唐达成还说:“历史的发展,生活的前进,对文学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总结新时期文学十年的经验的基础上,使文学与当前的伟大改革和建设更合拍,更协调,更有力地发挥作用,是这次理事会要重点讨论的一个议题。”
两天来,与会作家们认真学习党的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并根据决议的精神,回顾了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近两年来的工作。大家满意地看到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又有了新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坚持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感的紧密结合,努力将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融汇于十亿人民的斗争生活中,对于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刻凝重。一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厚思想力度的优秀作品,深得读者的喜爱。出手不凡的青年作家大量涌现。文艺评论方面,气氛更加活跃,在总结新时期十年文学发展和当前文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文学的本质、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的研究更加深入;正常、健康、自由的学术讨论与争鸣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作家们也提出目前文学领域中在创作、理论研究和出版发行中都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现象和问题。例如有的作品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淡薄,内容贫乏,只是热衷于在形式、手法和文字上下功夫。大量质量低下的庸俗作品向严肃的文学作品冲击;出版发行中某些亟待改变的体制和办法,又影响甚至限制了那些健康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推广;在理论批评中有时以言过其实的溢美之词和盲目赞美代替科学的批评,有时又不负责任地否定文学的优良传统。作家们认为,文学更深入地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文学事业更加繁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都还需要克服种种主观和客观上的障碍,在观念上、体制上、做法上来一番改革,付出许多心血和汗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