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庙李人的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1
第2版()
专栏:在商品经济大课堂里

庙李人的意识
李树桦 杨国治
(天天听广播、看报纸,同是面对汪洋大海般的信息,有人能找到一条又一条的生财之道,有人却常常叹息致富无门。这是为什么?我们向大家介绍河南郾城县邓襄乡的庙李村,那里的农民真精,能把听到的一句极平常的话,变成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编者)
庙李村有八百口人,三百名劳力,从事二十多项家庭工副业。近五年间,工副业产值占全村总产值由23%上升到80%;去年人均收入六百二十元,增长了四倍。
曾担任过印刷厂业务员的李法来,有一次在漯河市闲逛时,无意中听到有些小单位和个体户抱怨:他们急需印些票证,国营印刷厂嫌利小不接活。李法来灵机一动,回村马上筹集一万五千元,驾轻就熟办起家庭印刷厂,专门承接那些国营厂不愿干的零星业务,当年盈利一万多元。如今,李法来在村里带起六个这样的家庭印刷厂,长年业务关系遍及周围十多个县市。(听到抱怨没处印票证的人,当然不止李法来一人,可惜那些人缺乏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对信息熟视无睹,以致使一些有用的信息失之交臂。——编者)
郾城一带农村刚开始有人盖平房,庙李村就有九户农民看准水泥预制件要成为热门货,于是集资建起四个水泥制品厂,产品畅销经久不衰,年产值二十万元。煤炭经销放开后,李付贤、李花兰两人预感到蜂窝煤在农村即将抢手,立即到平顶山联系煤源,购回机器,联合办起小型蜂窝煤厂,生意十分兴隆。近两年来,周围村子纷纷办起同类厂家,竞争日趋激烈,但由于庙李人在市场上已站稳脚跟,别人只能瞠乎其后。接下去,小小庙李村还办了饮料厂、车辆修配站、塑料制管厂等,都是他们着一先鞭。大家向庙李人请教,他们回答说:就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商品经济意识的雷达也没有停止过转动。(回答得好。商品经济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不断开动脑筋,不断加以培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懂得信息的重要,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分析和处理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