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在这片田野上——记河间县农民“国欣棉花研究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1
第3版()
专栏:

在这片田野上
——记河间县农民“国欣棉花研究会”
周守船 马金宗
河北省河间县卢村农民组织的“国欣棉花研究会”自从1984年9月成立以来,做到了“二龙”齐飞: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这两条龙象长长的纽带,把千家万户种棉人连接在一起,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1984年,普通棉的生产大于销售,大量的皮棉积压。另一方面,优质棉又供不应求。有多年植棉经验、在四邻小有名气的卢国欣坐不住了。他心想,要改变棉花的生产销售状况,就要生产优质棉,与纱厂直接见面。但这仅靠一户两户不行,要联合起来与纱厂签订合同。这个想法一传开,当即就有十八户棉农响应。在县科协的帮助下,他们自己组织了“国欣棉花研究会”,大伙推选卢国欣为理事长,并起草了会章。
有了研究会,国欣心里有了底。他乘车北上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数次往返于京、津之间。他走访了北京农大、中国棉花研究所、农牧渔业部以及纺织和商业部门,最后在中国种子公司良种繁殖处处长的指点下,选择了“全国优质棉新品系联合试验”中名列前茅的“中521”作为当家品种。
卢国欣带着优质棉品种、带着微笑回到了家乡。前来申请入会的棉农纷至沓来,会员发展到跨县跨乡的三百一十户。去年春节刚过,研究会就落实了八百亩“中521”新品种。另外,他们又扩种了无毒棉新品系“中151”一百五十亩,“中无642”一百零五亩。
研究会把会员分成四个小组,分组分片对技术问题进行指导。他们统一采用各项植棉新技术,自编了问答形式的技术资料一千多份,分发给会员学习研究。去年,全体会员种植的千亩棉花全部采用了地膜覆盖、棉种硫酸脱绒后用种衣剂处理、科学施肥、生防化控、低量喷雾等综合植棉技术。千亩棉田,一播达到全苗,蕾铃脱落比其他棉农减少15%,棉花长势喜人。7月份,研究会在棉花吐絮期举行了“优质棉考察邀请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农大的老教授、中国棉花研究所的学者、中国种子公司的专家、天津纺织厂的厂长,共四十八人 。与会者在田间对三个棉花品系进行了考察,给农民研究会以高度的评价。天津市国棉六厂厂长当即表示:千亩皮棉我们全部订购,价格从优。
去年研究会作出一系列规定,对棉花收购统一了标准,严格了制度。收花时,会员做到了严格分品种单摘、单晒、单存、单交。研究会还动员会员们集资兴办棉花加工厂,购置了轧花机、打包机,分品种、分片、分户安排会员进行加工。加工后的皮棉统一标上“国欣棉花研究会”的标记,直接运往纱厂。
去年,研究会千亩棉田在连续阴雨十六天的不利条件下,亩产皮棉六十公斤,优质棉种子十多万公斤,亩均获四百二十元,比其他棉农高二百多元。
今年,会员发展到一千三百户,推广优质棉七千亩。他们按国家标准建立了品试区、示范区,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可喜成果。他们自豪地说:“在这片田野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