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走出“滞胀”阶段的西方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1
第7版()
专栏:专论

走出“滞胀”阶段的西方经济
戴伦彰
编者按:关于西方经济是否走出“滞胀”,在我国经济界人士中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报将就这个问题发表两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以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个问题。今天先发表此文。《西方经济并未走出“滞胀”》一文将于日后刊登。
以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为标志,在世界经济中发生了一个转折:战后西方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终结了,经济周期的形态和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也就是所谓“滞胀”阶段。此时,西方国家经济陷在两高(高物价上涨率、高失业率)一低(低经济增长率)的崎岖道路上,步履蹒跚。
这一转折的发生绝非偶然。战后西方各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长期实施凯恩斯主义,即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生产逐渐失效;采用“饮鸩止渴”的反危机措施反而加深了再生产过程的矛盾;而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滞胀”现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在付出了痛苦的代价后,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无论撒切尔夫人基于货币主义学说的经济政策,或是里根总统基于供应学派理论的经济政策,都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虽然他们有时也交替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但这并未改变其政策的基本特征,只不过在货币主义基调上涂上了实用主义的色彩,因此,将他们的政策称之为实用货币主义是不无道理的。
里根经济政策的主体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两翼是削减福利开支和减税。削减福利开支是劫贫,减税是济富,因此激进派经济学家说,这种政策带有劫贫济富的倾向。不过,由于七十年代“滞胀”阶段美国经济已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没有“天空任鸟飞”的广阔余地,里根执政后并不能放手实现他的经济主张,于是,出现了货币政策的紧中有松和税收政策的减中有增的局面。但主体和两翼决定了政策的基本方向。美国前预算局长斯托克曼即因主张采取实质性的增税等措施与里根发生分歧而离开白宫。由此观之,基本方向的暂时改变只不过是前进中的迂回而已。
里根经济政策的代价是长达三年的经济危机和失业率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最高曾达11%以上)。在付出了痛苦的代价以后,美国终于抑制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从两位数降到今年的3%左右,同时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回升。货币政策的调整是通货膨胀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当然,其中也有外部条件的作用,如果没有1981年以来的石油降价,仍然不能顺利地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无怪乎美国经济学界也有些人士说,里根经济政策获得一些成功,只不过是走运罢了。这是一种偏激的看法。
由于内部的政策调整和外部条件的改变,美国的经济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滞胀”中的高通货膨胀率不复存在。其次,现阶段的低增长率与前一阶段的“滞”也有质的区别。在“滞胀”阶段,生产受高通货膨胀率的束缚而处于停滞状态。当前,发达国家都在调整产业结构,其目标是争夺新的科技革命中的领先地位。现阶段经济增长以质为主,增长率虽然不高,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新兴工业部门加速发展,传统工业部门也在进行技术改造,那些无法进行技术革新的“夕阳”工业则逐渐萎缩。日本、西德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某些趋势特征甚至表现得更为明显。
以1983年初西方经济危机结束后的持续回升为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滞胀”阶段业已结束,进入了一个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和低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率的新阶段。
今年7月8日,世界银行发表的《1986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对1985~1995年期间的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设想以及实现这些设想的政策。较高的设想是:工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大约4.3%,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实际增长5.9%。较低的设想是:相应的数字是工业国家为2.5%,发展中国家为4%。我认为,第二种,即较低的设想比较切合实际。
一般地说,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在零以下时为衰退下降,0~2%之间为停滞状态(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人均产值的增长接近于零),2~4%为低速增长,4~6%为中速增长,6%以上为高速增长。这种划分的标准是根据对世界经济史,特别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经济史的考察分析而提出的。
西方经济结束了滞胀阶段进入新阶段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牵制,除了个别年份外,将保持低速增长,其增长速度一般在2~4%之间。
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的超国家调节正在加强,联合干预措施增强了西方国家的应变能力,内部和外部的政策调整,使西方经济有可能避免大地震式的危机。看来,在新的阶段内,大危机和大高涨一般都不会发生。周期性危机仍将爆发,但一般地说程度较轻,延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经济能直线发展,整个过程仍将充满起伏、曲折、波动、动荡,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所决定的。总之,“滞胀”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阶段性现象。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重新出现,但不会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发展而持续不断地存在下去。尽管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有所改变,危机的实质和周期规律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我们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每一发展阶段、每一个周期以及每一次危机的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和预测西方经济的发展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