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国粹”与“国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1
第8版()
专栏:

“国粹”与“国技”
牧惠
一提起“国粹”,象我们这样年纪的人,就不禁会想到中国妇女的缠脚、男人的辫子和那留得长长的、既可以抠鼻挖耳又可以从五味瓶中挑胡椒粉的指甲(据说李鸿章就曾在外国宴会上表演过这种“国粹”),很使人为之脸红的“活宝”。
这回突然想起它,乃是由于在一份海外报纸登的中国旅游观感中,提到中国人不讲卫生、随地吐痰这类恶习,并把它们称为“国技”。估计此词就是“国粹”演绎而来的。并不是见怪不怪。我历来以为,谈精神文明,如果仅限于或停留在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之类,未免理解得过于狭隘。但是,吐痰之类既然已有“国技”的恶谥,说明它们已与小脚、辫子之类一样被当成中国落后的代表或象征,又不可掉以轻心。
尽管总说再也不搞运动,但我怀疑有些事情是否已经属于运动。例如,轰轰烈烈熙熙攘攘地搞一个星期(或半个月、一个月)的文明周,上万人出动监督并给随地吐痰者课以罚款,就难说不是运动。而且现在还雇佣了一些戴红袖章的人站在门前专门司制止随地吐痰之专职。问题恐怕在于:一方面,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并罚随地吐痰者的款;一方面,即使在文明周里,在早晨游人最多的公园里,游客却照样被扫帚驱赶得东走西奔。反对随地吐痰,同时却帮助吐痰者把他们气管里排泄出来的细菌扬起来让游人吸入;吐痰者课以罚款而扬痰菌者却领工资和奖金。这就有点滑稽。而且,禁止吐痰是暂时的,文明周结束之后,运动已过,请君照吐不误。至于扬尘呢,就是暂停几天也不会有。建设精神文明“不搞形式主义”,我看这是个起码的要求。
也许我过分悲观,我以为,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类恶习,解放以后本有所改进却未根除,十年动乱又给冠以“革命”的荣誉而扩散——我亲眼看见一位“勇士”把一口痰吐在某“黑帮”的衣领里,也看见过大串连时红卫兵们把补助他们“革命串连”的钱买回大嚼的酱鸡残余扔在招待他们白住的床铺上。
听一位同志谈,在一个游览处,一位被父母教育得知道讲文明的孩子到处找不到一个可以供他吐掉口香糖残渣的地方。他被告诉说:你随便吐就是!我们一些同志,或者是压根儿不闻不问的“随便吐”派,或者是猛然想起就来一个文明月、文明周式的时冷时热派。遗憾的是,似乎很少重视从基本建设方面下功夫:学校被占用了,总也收不回来;学校办不下去了,也不一定有人去管。那结果,充其量是一方面宣传禁止随地吐痰,一方面又蕃衍出一批随地吐痰的接班人——“国技”的表演者。至于那些挪用教育经费来盖公馆,侵占学校办招待所等等行为之与精神文明明显背道而驰,更是不在话下。
精神文明建设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长期任务。我理解,首先须要改正自己所干的与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那一套,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出更文明的下一代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