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农技推广困境堪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2
第2版()
专栏:

农技推广困境堪忧
本报记者 陈满正
近几年来,我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农技队伍不稳定;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技术队伍薄弱,素质下降;事业经费严重不足,推广工作难以开展。说到底,就是有关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政策没有很好落实。
政策不落实,突出地表现在乡级农技站的建设和农技人员的报酬上。全国有乡级政府九万二千个,但建立农技站的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近三分之二的乡还是空白。已经建起的乡农技站,有的正在解体,有的名存实亡。更严重的是这种趋势还在发展:从1982年到1985年,全国乡级农技站垮了二千个;农机管理站垮的更多,从1980年的七万多个减少到1986年的四万七千个。这多数是因为事业费不足而垮台的。
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同农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差也有关。全国十七万农民技术员中有七万人的报酬没有着落,有的农民技术员还吃“背袋粮”。近三年中,已有许多农民技术员“跳出农门”转业改行了。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有重要作用,农技推广队伍应当稳定而不应散摊。当然,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把全部农技推广工作包下来。但是,从政策上给农技推广部门开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口子是能够做到的。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允许农技推广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在这方面,不少地方已经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江苏、湖南、山西、河北、吉林、辽宁等省,积极支持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以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生产联合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偿服务,允许他们结合技术推广经营必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有些省对农技推广部门的经营实体,还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周转资金上给予扶持。
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政策规定,许多地方的领导,出于种种原因,仍然不准农技部门搞经营、搞有偿服务,更不准结合技术推广经营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福建省龙岩地区今年8月吊销了农技部门一百多个服务门市部的营业执照,变卖其产品,并封了门,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了混乱。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已经很清楚了,有关领导部门应该面对现实,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挽救农技推广事业于危难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