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两支相互辉映的旋律——记北京开关厂积极改革倡导民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2
第2版()
专栏:

两支相互辉映的旋律
——记北京开关厂积极改革倡导民主
本报记者 董焕亮
改革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交响曲中两支相互辉映的旋律。——摘自北京市总工会关于职工队伍状况的调查
1
今年1至9月,就北京市总体而言,工业总产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然而,在一个局部——北京开关厂,生产和经济效益却高速增长: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利润增长49.2%,上缴利税增长33.9%。厂党委书记何秀春——这位做了半辈子思想工作的老政工干部告诉记者:“企业的活力,源于坚定不移地实行经济改革与民主管理。”
自1983年以来,北京开关厂经历了一系列改革试点:
在领导体制上,试行厂长负责制,理顺党、政、工三方面的关系;
在经营方式上,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办法;
在内部管理上,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责、权、利明确。
每一项改革,都涉及责任与利益的重新调整,都不可避免地在不同层次的职工心中掀起层层波澜。1984年7月,上级批准开关厂试行工资总额与上缴利税挂钩,厂领导经过缜密研究,决定端掉企业内部的大锅饭,实行下浮工资制。
一时间,厂内议论纷纷。一些长期吃补助的职工听说工资还要下浮,眉头紧锁。
面对波动,厂领导向群众陈述利弊,说明不丢掉“铁饭碗”,懒汉和勤劳者只能会摽在一起受穷。各车间、科室的负责人还分头到老弱病残职工家访问,讲清罚懒不罚病、不罚弱的道理和措施,安定了人心。
结果,改革的当年,生产形势空前的好,上缴利税比1983年增长32%,86.5%的职工增加了工资。就连那些没有升级的职工也认为改革合情合理,说:“不怨天,不怨地,就怨自己不争气。”
工具车间试模工史松水,家在农村。过去全家五口人,靠他四十七元三角的月薪过日子,吃的是窝头、咸菜,穿的是补丁衣服,常年靠工会救济。改革以后,他的收入三年增加了三次,翻了一番多,去年,他全家收入八千四百元。如今,开关厂很多职工穿着讲究时新,饮食注意营养,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改革使职工们积极向上的心气越来越旺火。
前不久记者在车间里见到了史松水,他正在赶写改革厂内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议。记者问他对改革有何感想,这位壮年汉子憨实地说:“我现在最关心的是改革的顺利发展,改革好,接着改。千万别倒回去!”
2
经济改革使企业的兴旺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吸引着职工参加民主管理。但是,要把群众潜在的民主意识变为实际的民主管理,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刚开始试行厂长负责制的时候,一位车间工会主席提出辞职,理由是:“厂长全权负责行政指挥,工会和职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就名存实亡了。”面对这种情况,厂工会主席李树楠意识到,只有普遍地加强民主教育,才能弄清楚厂长负责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厂工会与行政、党委领导商议后,连续举办了四期培训班,轮训了全厂二百八十九名职工代表和工会干部。大家谈到,自1954年厂职代会成立以来,很长时期内对工厂的产供销基本没有发言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后,厂内四次修改职代会条例,每修改一次都使职工的民主权利更加充实,形成了厂、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的体系。那位车间工会主席改变了对民主管理的糊涂认识,欣然收回了辞呈。
为了在实践中培养全体职工民主参政的风气,去年12月,厂内开展了“假如我是厂长”的征询活动,吸引职工提合理化建议。五车间一位进厂二十多年的老师傅,在一周里,戴着老花眼镜,伏案写建议书到夜里一两点钟。老伴问他为啥这样积极,他感慨地说:“工厂提倡民主管理,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
职工们想厂长之所想,急厂长之所急。短短十天里,就提出各种建议一千一百三十五条,其中被厂长采纳的有一百多条。销售科舒俊儒和五车间王培新,分别用醒目的图表和翔实的分析指出,工厂管理人员比例高于全国同类企业,厂长的指令要通过三个层次,二十七个环节才能传到最基层的职工。根据他们的建议,厂长在今年毅然砍掉了18%的科室和9%的管理人员,政令畅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管理费用。
3
对改革与民主的追求,使职工们的思想境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旧观念在退却,新观念在萌发:
——竞争观念。目前,那种上班“泡汤”、下班瞎闹、人生无追求的现象逐渐消退。关注市场信息、业务上比着干的人多了。
——求知观念。现在,全厂参加各种读书活动的职工近千人,长期坚持自学的职工有三百多人。
——爱厂观念。不同年龄层次的职工都希望企业越办越好:老职工为的是退休后有个“靠山”,中年职工渴望年年有个新“奔头”,青年职工则切盼有个练就本领、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
——纪律观念。改革前,厂领导曾制订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的“十不准”规定,但不少职工接受不了。改革后,职工们每天提前十分钟做好准备工作,上班铃声一响,全厂千余台机器立刻同时运转起来。
仅今年第一季度,全厂就涌现出三百六十九名“优质高产能手”,六十九名“技术革新先进标兵”。从1981年到1985年,开关厂的工业产值和实现利润双双翻了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