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翠亨村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2
第4版()
专栏:

翠亨村见闻
本报记者 梁兆明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访问了南海之滨的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
翠亨村,以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而闻名海内外,加上风光秀丽,成了广东旅游的一处热点,而这热点中的热点,就是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的孙中山故居。
这是一座融合中西式建筑特点的两层楼房,占地一百六十平方米。楼下正厅北边房间是孙中山的卧室,楼上是他的书房和客房。它是由孙中山的兄长从美国檀香山汇款回来,拆了祖屋建成的。距今已有九十四年,其设计者正是孙中山先生。难怪川流不息的游客看着这座独具匠心的楼房,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孙中山先生多才多艺。
孙中山故居在解放后,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与孙中山有关的一草一木,都受到悉心保护。孙中山先生亲手栽植的酸子树,如今苍劲地长在故居庭前,枝繁叶茂。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李伯新告诉记者,1955年建馆时,整个翠亨村不要说没有什么服务设施,连有关孙中山先生及其家属的照片、文字资料、书籍等,也没丁点留存。幸好那时寻到了两位古稀老人,一位名叫孙金花,是孙中山的堂妹;一位名叫陆天祥,是孙中山的邻居,又是青少年时代的挚友。1892年春的一个傍晚,孙中山在村口试验自己配制的炸药,把刻有“瑞接长庚”四个大字的石牌坊石匾也震裂了,陆天祥老人是现场见证者。
现在,这两位老人已相继去世,但他们生前对孙中山故居原貌和村中各处史迹的恢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村中群众一样鼎力支持,一下子就无偿地让出故居门前上万平方米空地,还协助筑起围墙,有的廉价让房子,供储藏文物之用。“冯氏宗祠”是孙中山童年读过书的地方,村里早已派作其他用场,但当地村民听说这个地方要作为史迹保护、开放时,二话没说,立即把这个地方腾空,恢复原貌。
记者在两年前来过翠亨村,这次重游,此地又有新的变化。建在故居附近的贵宾接待室、旅客服务部等设施更加完善了,相距不远的翠亨宾馆也已落成。旅客远道而来,不再愁吃、住、玩、买、行的问题了。二十年前建起的一栋占地六百平方米的孙中山故居陈列馆,原来拥有二十多件孙中山先生的遗物和有关的历史文物近百件。这一年来在海内外人士和有关部门大力帮助下,又搜集到一批实物、照片,使陈列馆的展品比原来增加三分之一,而且都很珍贵。由于安装了声控、录像等设备,过去“照片加说明”的单调格式改变了,观众能够边参观、边听介绍、边看录像,把人们引入当年孙中山革命的时代。
在孙中山故居陈列馆,人头涌涌,挤着观看首次展出的孙中山在大革命活动中使用过的密码、日本朋友给孙中山的原件信、黄花岗之役黄兴给孙中山的绝命书、朱执信和胡毅生给孙中山的关于调查清朝兵力部署的信件等珍贵文物。人们看到袁世凯给孙中山的一批电文、孙大元帅“特任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手令和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大总统时坐过的木质皮椅等珍贵文物和实物,无不感慨万千。
孙中山《致郑藻如书》,纪录了孙中山先生年青时代就为本县提出“兴农桑以振农业,禁鸦片以利国民,办教育以育人才”的正确主张。如今,孙中山故乡中山市的一百多万人口已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