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在“走向二○○○年的亚太经济北京会议”开幕式上 赵紫阳总理的讲话(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3
第2版()
专栏:

在“走向二○○○年的亚太经济北京会议”开幕式上
赵紫阳总理的讲话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我国政府的基本主张是互相尊重、加强交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有机会出席“走向二○○○年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北京会议”的开幕式,感到十分高兴。
这次会议是由亚洲及太平洋发展中心倡议召开的,得到了亚太区域各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和高级官员聚首一堂,共同探讨亚太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生动地表明亚太区域各国对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的重视。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来自亚太区域各国和地区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大批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枷锁,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它们在不断巩固政治独立的同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通过探索和实践,制定并实行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战略,取得了经济建设的显著成绩,为促进整个亚太区域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二十年来,亚太区域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亚太区域已成为世所公认的经济增长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亚太区域在资源、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都拥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到本世纪末,亚太区域的经济实力将会有进一步的增长。这不仅会造福于本区域的人民,而且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后,如何保持亚太区域各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如何把亚太区域二○○○年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变为现实,是亚太区域各国面临的挑战。
和平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亚太区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发祥地。只有各国在相互关系中严格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本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得到维护,从而使本区域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得到保证。
亚太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各方都应在政治上互相尊重,经济上平等互利,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考虑和照顾他方的需求和利益。
亚太区域国家从各自的国情出发,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不同程度地都在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国可以在这方面加强交流,相互借鉴。
亚太区域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各有优势,互有需求。各国应当加强交流,促进合作,特别是在走向二○○○年,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本区域的主要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应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政府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主张是互相尊重、加强交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我们将遵循这些原则积极推动和促进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并愿意同亚太区域各国一起,继续探索亚太区域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积极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力求到本世纪末使经济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前进,在三五十年内接近先进国家的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坚持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在今后几年内,我们的改革将全面、深入地进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的运行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体制。
中国是亚太区域的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相当部分是在这一区域进行的。中国坚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面向亚太区域,面向全世界。我国的十四个开放城市、四个经济特区和三个开放地区,全部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一带,这种布局有利于加强我国同亚太各国的交往。最近,我国政府公布了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并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健全和完善各种经济立法,改善投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同亚太区域各国的经济往来会更加密切。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亚太区域,反过来中国经济发展了,也必将对亚太区域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加速亚太区域的经济发展而共同努力。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各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