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四十天的奇迹——武汉毛巾厂厂长肖凡治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3
第2版()
专栏:

四十天的奇迹
——武汉毛巾厂厂长肖凡治厂记
新华社通讯员 黄克强 新华社记者 梅君
武汉毛巾厂最近传出一条新闻:厂长肖凡上任四十天就使亏损一百多万元的工厂扭亏为盈,10月份,工人们拿到了今年来的第一次奖金。
武汉毛巾厂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毛巾生产厂家,过去曾是武汉市的创利大户。但近几年来,由于领导班子频繁调整、领导之间不团结,挫伤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仅最近两年就五次调换班子,每换一次,干部职工心凉一次。干部闹辞职,工人要调走,招工没人来,贷款借不到,生产每况愈下。
今年9月底,武汉市决定对武汉毛巾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并选调在武汉国棉一厂改革中做出贡献的厂长助理肖凡任厂长兼党委书记。
肖凡上任后,用自己扎扎实实的工作去温暖干部职工冰凉的心,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他在四十天的时间里干了几件振奋人心的事:
——断后路,取信职工。针对“干部无能换个窝”的不正常现象,肖凡在全厂大会上宣布:自己调到毛巾厂就是毛巾厂的人,要与全厂职工一道奋斗三个月扭亏为盈,如达不到这个目标,就地免职,在毛巾厂当工人,直到退休。所有中层干部一律各就各位,如果今后的工作不称职,也就地免职当工人。这个“断后路”的决定一宣布,得到全厂工人的热烈拥护,他们感到,只要干部能和工人同甘苦、共命运,振兴毛巾厂就有了希望。
——裁减浮员,充实一线。以前通过各种关系抽到厂机关工作的三十多名人员,历任厂长想触动而又不敢动。肖凡力排众议,果断拍板:不管是谁的关系,都要上生产一线。他同时耐心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并召开欢送会,敲锣打鼓把他们送到织造车间。
——卧薪尝胆,带头苦干。肖凡从9月底进厂之后一直吃住在工厂,白天他同工人一起干,晚上同干部工人谈心。国庆节加班,他与其他厂领导一起站在厂门口接送职工。工厂扭亏后,他才回家与家人团聚了一天。他说,不是不想家,而是不忍心一千八百名职工再失望。
厂长治厂有方,职工积极进取。退休工人叮嘱子女好好干,并向新厂长提了二十一条好建议;捞外快的职工回厂了;不少人悄悄收起了病假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