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黄河之水(五) 改道的答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3
第2版()
专栏:

黄河之水(五)
改道的答辩
本报记者 陈勇进
近年来,几次访问黄河,治河的同志总是示意我去铜瓦厢看看。其实铜瓦厢是个历史上的村子。现在,站在兰考县东坝头大险工上,向北看看那宽阔的河面,就是铜瓦厢覆没的地方。
铜瓦厢这个早已覆没的村庄,到现在还不为世人所忘,是因为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这里决口。到公元1883年,铜瓦厢以下筑堤完成,黄河进入新的河道。黄河在两千五百四十年中,有二十六次大改道。治理黄河的专家们惊讶地发现,黄河改道一百年左右一次。
黄河从铜瓦厢决口回归,至今又有一百零三年。随着河床的逐年抬高,关于黄河改道的议论也逐年增多。
一派意见,说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年复一年,越积越厚。解放后,黄河堤大修三次,加高二米到五米,不能老是加高堤坝。黄河总有一天要决口改道。他们还说,华北大平原的出现,就是黄河来回改道形成的。黄河在入海处,年年淤积出一大块肥沃的土地来,改道没有什么可怕。
治理黄河的专家们,多数却持这种意见:
我们党领导治黄近四十年,顶住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而没决口。但自然灾害有突发性,遇到特大的洪水,尚无保证。
两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原领导人王化云、袁隆,去年两次和我谈话,都提到黄河改道的利弊。今年9月,现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龚时扬同志,也和我谈到黄河改道的利和弊。正因为事关大局,总要有个明确的答案:
一、黄河如果改道,所造成的灾害是巨大的:向北改道,可以淹到天津;向南改道,淹开封、徐州,淮河水系将被打乱,花园口以下的灌溉系统将废弃,二千多万亩黄河水浇地,将遭到三年两旱的威胁。
二、黄河如果改道,经几十年建设的闸坝工程,也将因之废弃;而在新的河道两岸,必须再建新的堤坝。新堤坝的建设,要花费巨额的资金,费时又长,建成以前难以避免黄河的灾害。
三、黄河如果改道,移民所需的费用,要二百多亿元。我国人口密度大,几百万移民到何处去?几百万(估计是三百万)移民,要地种,要工作,都是难以解决的事。
从近十年黄河的流量、泥沙的淤积以及黄河两岸现有的设施看,做到五十年内不决口改道,是有把握的。但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扎扎实实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很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种树种草,大规模地多方面地开展小流域的治理,这样坚持二十年,黄土高原的面貌将发生喜人的变化,黄河的泥沙将大大减少,河床的增高会减慢。
二、黄河下游的堤防,尽管加高有困难,可一定要加强。只要堤防坚固,把洪水约束到我们规划的河道里,决口改道的可能就少了。
三、在黄河中上游,现在有大中水库一百六十多座,起到重要的蓄洪拦沙作用。还要继续建设几个大水库,特别是三门峡和花园口间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可拦蓄一百二十七亿立方米水。这项工程的开发目标,是防洪、减淤、发电、灌溉和防凌。三门峡至小浪底间,流域面积虽然只有五千七百平方公里,却是常见的暴雨中心。小浪底工程的建成,加上其他水库的联合运用,将能控制类似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发生的流量为三万三千秒立方流量的特大洪水。
花园口是测量黄河标准水位的地方。今年大汛期间,我看到,黄水平缓地流过去。在春季浇地时,常常出现断流。黄河两岸的人民,比任何时候更需要黄河之水。它比任何时候都珍贵了。过去身处下游的人们,常常受洪水决口之害,咒骂黄河,现在却离不开黄河了。赵紫阳总理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老灾区东明时,惊喜地发现那里的人民生活变好了,一个靠救济粮、靠贷款的灾区,竟然向国家贡献粮食棉花了。人们高兴地告诉赵总理,老灾区变好的原因,一是政策好,二是黄河水淤改了贫瘠的土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