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科学精神漫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4
第5版()
专栏:探索与争鸣

科学精神漫笔
刘再复
最近,读了不少关于讨论双百方针的文章,不断地想起科学精神,把想到、听到的有关科学精神的思想,归纳一下,觉得科学精神应当有以下一些要点:
(1)科学不承认有一种自封为绝对完善的带有永恒性的理论框架,也不可能获得终极真理。因此,科学可以假设,但不应当先给自己设置“绝对正确”的前提。以往有些文章表现出这样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是终极真理,而我就是这一终极真理的掌握者。于是,他们就预先设置一个“绝对错误”的假想敌,然后悲壮地进行讨伐,其实,这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这种病症大约世界各地都有。最近读苏联学者凯德洛夫和斯皮尔金给《哲学百科全书》所写的“科学”条目,他们也批评这样做是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他们说:“批评的自由,对有争议的或不清楚的科学问题展开畅所欲言的讨论,各种见解的公开的和自由的交锋。由于自然界过程的辩证矛盾的性质在科学中不是一下子和直接能揭示出来的,所以在斗争着的见解和观点中只反映所研究过程的一些个别矛盾方面。通过这种斗争,就能克服对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最初的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就能制订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统一观点,但如果抢先宣称斗争中的一方拥有绝对真理,那就不能达到这种结果。”喜欢抢先宣称自己占有绝对真理的现象,看来是人类子孙普遍的不幸现象。
(2)科学承认每个研究者都有真理的拥有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科学应该承认参加论争的各方都有发现真理和掌握真理的权利和可能性。因此,谁发现真理和掌握真理,不以是否权威为转移,不以是否多数为转移,也不以地位的尊卑和年龄的大小为转移。科学是垄断主义、独断主义的天敌。谁想垄断真理,谁就背离了真理。谁想剥夺他人探索真理的权利,谁就首先自我剥夺。因此,真正的学者必定尊重论敌的人格,并把污辱他人视为学者决不可为的下贱的勾当。
(3)科学没有权威崇拜与偶像崇拜的观念。科学总是或多或少地意味着对权威、偶像和已被公认的公式及思维模式的怀疑。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但怀疑应当是合理性的。它首先必须是分析的,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其次,它是有根据的,不是随心所欲。第三,怀疑后应当有所决断,而不是不负责任的。鲁迅先生说:“从来如此,便对吗?”就是一种怀疑精神。他又说:“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言,这才是缺点。”这就是说,仅止于怀疑是不够的。怀疑是一种探索真理的心理动力,它是探索真理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4)科学总是带有实验性。自然科学的实验性是人们所公认的,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实验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科学不是先验性的结论,不是对这种结论的演绎,而是不断实验的过程。承认科学的实验性,就是承认科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的过程。没有错误与失败,就不可能达到真理。失败,伴随着科学实验获得成功之前的全过程。失败是走向真理的必经的阶梯。对失误进行分析、补充和修正是科学,对失误进行政治审判是反科学。
(5)真正的科学精神注重追求真理,不注重占有真理。伟大的科学家并不关心科学会带给自己哪些外在价值(金钱、地位、权力、荣誉),它不执著于这种外在目的。他们把追求科学的过程本身视为至高无上的幸福之源,确认这过程本身就是伟大的。即使失败了,但追求真理的过程仍然是光辉的,而且它本身就为后人达到真理之地而开辟道路。在科学探讨中,“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的精神是必需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为科学而科学,往往能把科学家带入更深邃的精神境界。
(6)科学带有可检验性,而且把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真理性的最权威的标准。凡科学都是可检验的。实践性不是经验性,也不是实用性,而是不断实验的过程。科学既要受实践的检验,又要反过来指导实践。因此,科学要不断跟踪实践,在实践中既受到检验,又不断深化与丰富自身,以获得新的生命力。科学的过程正是这样一种反复过程。科学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
(7)尊重科学不仅仅意味着尊重客观存在物,也不仅意味着尊重知识和技术,还意味着尊重探索客体的主体,即尊重发现知识、构筑知识体系的人。客观规律不是自动展示的,是靠人去发现、去掌握的。已揭示出来的客观规律都包含着主体参与的因素,都不是纯客观规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人所选择的坐标系、审视点有极大的关系。寻找科学真理,不仅要从知识上、客体中去寻找,还要从主体所选择的参照系上去寻找。
(8)宣传的本质是阐释已知的东西,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未知的东西。但宣传学,也包含着预见未知的性质。因此,科学总是意味着对未来的开拓,总是有所发现,有所预见。科学的预见性使人获得参与过程和控制过程的可能性。因此,科学可以帮助人设计和构筑未来的各种目标模式,成为驾驭现在与未来的历史的主人。可见那种把科学的创新意义与科学的其他本质意义对立起来的观念是不对的。
(9)科学认识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它的系统性。尚未纳入某一连贯的系统中的零散的知识的凑合不能形成科学。确立系统思想、系统观念,掌握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科学的系统论,有助于培养这种功能。要把系统思想、系统方法与系统技术分开。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不懂得系统技术,但应当懂得系统思想。系统论不是万能的,但不要轻率地加以指责,更不能对系统方法一无所知,以反对它为荣。
(10)科学精神不承认任何权威,但是,科学精神是充分谦逊的和充分老实的。因此,具有科学精神的人,都充分地尊重科学成果,尊重科学家,把科学家看成人类的精英。不懂得尊重科学家,是人格渺小甚至卑鄙的一种反映,当然也是人性恶的一种反映。“文化大革命”就是从把科学家界定为“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和把革命家界定为“走资派”开始的。歌德曾说:“一个人必须自己是个人物,才会感觉到一种伟大人格而且尊敬它。凡是不肯承认欧里庇得斯崇高的人,不是自己够不上认识这种崇高的可怜虫,就是无耻的冒充内行的骗子”(《歌德谈话录》第229页)。一个充满科学精神的国度,它的人民应普遍地形成尊重科学的文化心理习惯。
(摘自《群言》杂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