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村级整党令人振奋 商品经济洪流冲击闭锁山寨 土家党员更新观念广辟富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5
第1版()
专栏: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村级整党令人振奋
商品经济洪流冲击闭锁山寨 土家党员更新观念广辟富路
本报讯 记者王楚报道:商品经济的巨大洪流,猛烈地冲击着沉睡的土家山寨。去冬今春以来,涌进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山寨做买卖的客户,每天有一千多人,诸多山外来客,使土家人感到新奇。对此,成千上万农民党员则感到突然。
县境内八座雄关,能挡住探险者的足迹,保护住十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但“汉(人)不入内,土(人)不出关”的传统锁寨意识,却使高山深岭的土家人,长期仍停留在“三斤包谷换一斤老酒”的原始交换阶段。有的农民入党四十年,却未下过山、进过城。
今年6月,在长阳县委召开的“听听来自大山深处的呼声”碰头会上,常委们坐不住了。黄柏山乡政府为一名进山投资的个体户提供一间房屋,以发展本地缝纫、棕床加工业,几名农民党员闻讯后,联名张贴出小字报,指责“乡政府不务正业!忘掉宗旨!想干什么?!”柏杉坪村的二十五名党员,在县委书记面前,只有一名党员表态,敢去一里外的集镇上,提篮吆喝卖菜。三百六十行,做买卖、搞流通,在土家人眼里,可是摆在最后一位。
“面对商品经济的巨大洪流,与其被动受冲击,不如让党员带头去撞击”。县委常委们思索着。
依照上级统一部署,村级整党一开始,长阳县委结合本地实际,抽调五百五十四名干部,奔赴全县每一个乡村山寨,帮助农民党员增强商品经济意识,排难解忧。一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农民对记者说,“这次整党,我这个老先进承受的压力,是下雨背稻草,越背越重。”
记者来到黄家岭乡,三十岁出头的党委书记姚祥鑫说的一席话,令人深思:“当年,闹武装,打土司,他们是带头人;眼下,搞商品经济,却落伍了。有个村共有三百八十一户人家,有三十名党员。去年只有一名党员卖了五头商品猪,而全村六十八个贫困户,党员占了二十二个。”
“增强党员们的商品经济意识,这是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关键。”县委提出的这一任务,迅速传遍了山山寨寨。
全县各乡纷纷用本地典型,活跃党员们的思想。汪家棚乡的一百四十七名党员,到柑桔专业户邓守忠家参观。邓守忠靠山吃山,今年仅出售的柑桔、桔苗、洋芋,商品额高达七千七百四十六元。真是穷进深山,富奔口岸,一出寨就开窍。这一百四十七名党员纷纷盘算着从穷窝里爬出的第一步。截至10月底,全县各乡已请四百一十四名党内外各种劳动致富典型,给农民党员上辅导课。土家农民党员从这些事例中受到启发,不再把梁上挂千斤烟熏肉作为显富的象征,而是要比谁背商品下山多了。
老雾冲村的十九名党员,个个带头订发展商品生产的具体计划;舞溪村的小煤窑多,过去,山外人来挖煤,党员们反感,设卡刁难,现在,在党员们的提议下,党支部作出了敞开寨门,谁有钱、谁有技术,就欢迎他进山寨开矿的决定。长阳县是七山二水一分田;过去,商品意识淡薄,整党大开窍,方知过去守着宝山不识宝,山上香菌、木耳、山里的铁矿、煤、水晶石……,只要运出山,变成商品,都是财富。
找市场不找乡长,这对葛家湾村来说,是整党的一大收获。过去,全村年年有十几万斤包白菜、洋芋,白白扔在地里,乡政府让村支部出外找销路,但从支书到党员,谁都不愿当生意人。通过整党,支部书记葛三五带领党员出寨下宜昌,到江陵,帮助农民找客户,跑销路。青树丫村支书秦尚朴,已两下羊城,运销香菌三百斤,获利三千三百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已有二十一人下羊城,贩香菌四千多斤,获利许多。活钱多了,眼界开阔,响石乡的党员主动为山寨修小路一百多里,加固桥梁,改善了土家人“出门就爬山,遇水就趟河”的交通不便状况。
陪同采访的县委副书记邹水清对记者说了一席意味深长的话:“通过整党,成千上万的农民党员更新观念,增强商品意识,迎头赶上,成为致富的带头人;长阳的经济建设,也将会有新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