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天津鱼市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5
第1版()
专栏:

天津鱼市的喜与忧
本报记者 石德连
往年秋末冬初,天津水产市场就日趋萧条。今年却格外兴旺:数百个农贸市场、水产商店从早到晚,热闹非凡,摊位上依然摆满欢蹦乱跳的鲤鱼、鲫鱼、新鲜的鲢鱼、肥大的河蟹和各种海鱼。
在幸福道农贸市场,记者访问了几位买鱼的顾客。有的说:“过去凭本本,每人每月几两鱼。现在鱼多,随吃随买,便当了。”也有的说:“放开前,买鱼活象半夜下饭馆——有嘛算嘛,要挑选,没门。如今呢?摊点多,看中哪条称哪条。”当记者问到鱼的价格时,反映不一。有人说:“价格比去年低了,但还是高。”也有的说:“你真不知足,八九两重的白花鲢鱼、马口鱼,每斤不过一斤水果钱,斤半青辣椒钱,吃鱼合得来。”
在鲜鱼价格放开之前可不是这样。那时,统购统销,越是鱼少,统得越死,越统越少,每月半斤鱼,节日一斤鱼,还时常断档。因此,“吃鱼难”成为天津人生活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鲜鱼价格放开,天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吃鱼难问题。今年,不仅海洋捕捞大幅度增产,淡水鱼也比去年增产一万多吨,相当于1983年没有放开时的五倍。由于鱼源比较充足,天津市从开春到现在,市场上的鲜鱼一直很丰富,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成左右。
改革使天津市出现了“养鱼热”的好势头,但也出现了“卖鱼难”的新苗头。西郊区小孙庄已有养鱼水面一万亩,从两个塘的实际产量看,今年全村鲜鱼总产可达一百七十五万公斤。去年这个时候,出塘鱼已占养殖量的80%,而今年只卖出三十万公斤,不到总产的20%。因为鱼塘都不深,如果结冻前售不出去,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他们再三呼吁“卖鱼难”。象小孙庄一样年产五十万公斤鱼以上的大泊北、小南河等十来个村,都不同程度存在“卖鱼难”问题。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吴振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指出:“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销售工作,降低成本,薄利多销都要跟上,使养鱼者增收,吃鱼者合算。”
天津市海洋捕捞、淡水养殖和外地调入的鲜鱼,今年人均占有量只有十一二公斤,照理说,一月一斤多鱼并不显多。“卖鱼难”的主要原因是鲜鱼出塘时间比较集中。有些渔民建议,在即将入冬的情况下,采取保护价格,或者恢复停止售鱼的上百个蔬菜门市部的水产柜台,食品厂扩大加工能力,以及有关部门帮助疏通通往外省、市的渠道,解决眼下的“卖鱼难”并不难。如果今年解决得好,明年加强指导,推行轮放轮养,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有节奏上市,养鱼的好势头还会得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