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文化城“买报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5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文化城“买报难”
新华社记者 刘见初
“古城长沙,人文荟萃,素称文化名城。可是,要在这里买一张当天的日报,却真难!”一些外地人常常这样感叹。
10月底的一天上午,记者来到车水马龙的长沙新火车站,只见广场上有照相的,有卖冷饮、茶水和水果的,可就是见不到一个报刊零售亭、一辆卖报的流动车。早先挎兜叫卖报纸的更是消声匿迹。
“买报难”究竟难在哪里呢?据记者了解,一些部门片面强调美化市容,不为读者着想,把已建起的报刊零售亭拆了。一座上百万人口的长沙城,就连仅有的十三个零售亭也被撤销了三个。横贯东西、号称十里长街的五一路旁,只留下两个零售亭。人们不理解,北京王府井大街口能建报刊零售亭,长沙的五一广场为什么不能建?市邮政局的同志反映说,他们新做了三个零售亭的架子,只因得不到支持而无法开张营业。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邮政部门本身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原因。长沙市邮政局实行经济承包,只包了经营收入,没有规定零售报纸数量。卖报是微利生意,卖一张对开日报获利不到一分,而卖一本杂志可得四五分,卖一本书可得一角。因此许多零售人员乐意卖书刊而不愿卖报纸。老火车站零售亭10月中、下旬营业额高达二千元,其中卖报收入只占6%。据统计,目前长沙市每天零售人民日报、湖南日报一共只有三百九十多份。广大读者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解决“买报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