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安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退化 各方呼吁改善生产条件使农业再上新台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7
第2版()
专栏:

安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退化
各方呼吁改善生产条件使农业再上新台阶
本报讯 素称“鱼米之乡”的安徽省安庆地区,近年来农业生产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1985年,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降慢,已由1979年居全省第二位降到第四位,粮食总产从第四位降到第五位,人均农业总产值由第一位降到第八位,人均收入降到第六位。
历史上农业比较先进的安庆地区,为什么与省内外同类传统农区拉下距离了?最近该区农经委组织各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没有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同步改善,相当一部分乡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在逐步退化,甚至恶化。
建国以来,安庆地区投资二亿八千万元修水利,使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依然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1979年前的三十年中,年年都有旱涝灾情,其中成灾百万亩以上的就有十一年。1981年以后,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是农田水利条件),有些地方改善了,有些地方则退化、恶化了;有些地方仅仅是某些方面有所改善。就整体而言,全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速度落后于退化的速度。
首先,水利设施“老弱病险残”多。如潜山县干支流堤坝计有险工险段一百零三处;病涵病闸占总闸数的33%;中小型水库中,病库就占65.8%。
其次,机电排灌设备老化,且毁坏严重。太湖县1979年后添置抗旱动力设备五十七台,有四十三台全部报废。由于机械设备年久失修,遇到旱情只好“两桶(粪桶、水桶)上阵,一车(水车)当家”。
第三,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和生活条件渐趋恶化。1985年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区和丘陵区总面积的51.29%。同时,耕地也逐年减少。
第四,农机总量虽有增加,但实际用于农业的农机总量及其田间作业量却大大减少。扁担、粪桶、锄头、锹在一些地方又唱起了主角。
第五,农业生产服务力量薄弱,60%的乡没有农技员。
由于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灾害发生频繁,1981年后就有三年成灾面积达一百万亩以上。
调查认为,安庆地区出现目前这种状况,一方面与上级有关部门长期采取“取多予少”的政策有关;一方面是各级干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再不赶快扭转这种状况,农业登上新的台阶是不可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