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高投入带来高产出——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渔场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7
第2版()
专栏:

高投入带来高产出
——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渔场的经验
本报记者 黄彩忠
秋去冬来,清塘工作即将结束,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渔场传来喜讯:今年放养的鲤鱼种平均亩产达到六百五十公斤;加上鱼种池套养成鱼,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五十公斤。验收那天,来自天津、太原的同行一个劲摇头不敢相信,就连几位从广东、浙江来的专家也露出惊讶的目光。这个渔场今年还养了四十亩成鱼,也获高产,以那十五亩鲤鱼为例,亩均产量达到七百五十公斤,这在我国北方是少见的。
我国三北地区流传一句俗话:有水就有鱼。过去养鱼,哪有谁往池里投料啊?最多象种田一样,施点肥就不错了。投资少,产鱼少,是常见的。象高里掌渔场那样,高投入,高产出,倒叫人觉得新鲜。高里掌渔场是1984年开始养鲤鱼种的。鱼种还没有下池,市水产研究所的同志就送来一张鱼饲料配方。渔场冯场长把算盘一拨,每公斤料要投资两元,他首先就想不通。心想“鲤鱼杂食,往池里多倒几桶粪,产量不就上去了”。他们买了些豆粉、麸皮、次麦面……一掺合,往池里一撒就万事大吉。年终算帐,每公斤料成本花了八角钱,亩产可只有二百公斤。水产研究所给他们下的保证是亩产五百公斤,他们没有照人家的办,得了一个教训。  新的一年开始了,渔场和市水产研究所一起进行颗粒饲料配方试验。平常的饲料配方是无法和那个配方相比的,上面写着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氨基酸等不下三十几项,鱼在不同生长阶段,投饵料量还不相同。研究所的同志告诉大家:这就是科学。说来也简单,小孩光吃馒头能长好吗?过去我们的鱼饲料,营养成分过于单调,尤其是含蛋白量太少,20%都不到。实际上要满足鱼苗的生长发育,饵料内蛋白含量必须在40%至43%之间。
看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儿是没有的。渔场的同志咬咬牙,下决心加大投资养鱼了。鱼苗在7月7日入池,到9月17日,喂了两个月零十天,经测试,每条长到一百零二克,算细帐,亩产够五百公斤。有了成绩,他们又怀疑:成本是否太高了?每公斤料两元钱,实在太贵啊!在这节骨眼上,他们又停止按配方喂料。10月20日他们再次撒网捕鱼测试,发现每条鱼只剩八十四克了,不但没长反倒缩了。这当然是个类似“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错误。冯场长事后算了一笔帐:五十五亩鱼苗池最少损失三万元,若当时坚持按配方喂料,最多多花五千块钱成本就够了。
接二连三的教训坚定了高里掌渔场科学养鱼的决心。年近六十的冯场长原是个小学教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些年他养鱼着了迷,渔场成了他的家。俗话说,要想鱼儿钱,伴着鱼儿眠。在渔场工作的农民三班倒,夜班在凌晨一点上班,大家都能做到不迟到一分钟,真有点象城里的工人。有了科学的饲料配方,他们还坚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其配套,严格做到喂养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今年,他们试着加重了植物蛋白的分量,每公斤料成本已从去年的两元降到一元六角钱,虽说今年鲤鱼每公斤从五元八角降到五元,他们的亩均纯收入仍达到将近三千元,比去年还多二百五十元。冯场长说:“我们养鱼是为了投放市场,只要能象现在这样高产出,多花点本钱也是值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