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第一年治淮工程已有显著功效 淮河流域今年夏秋两季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9-15
第2版()
专栏:

第一年治淮工程已有显著功效
淮河流域今年夏秋两季丰收
淮河流域已开始秋收。从豫东、豫南到皖北、苏北,辽阔的原野上是一片高粱、棉花、大豆和芝麻。高粱顶着红而肥大的穗子,棉桃盛放朵朵雪白。现在,淮河流域的农民,正在忙于放倒高粱和采摘棉花。
淮河流域获得丰收的农民心花怒放,像朵朵棉桃的怒放一样。那些连年遭水淹的低洼地区的农民,更是逢人便说:“今年好庄稼。”多年了,淮河流域的许多农民,每年春天一样春耕,一样播种,土地也同样是肥沃的,但是,他们把种子播入土中却往往盼不到庄稼成熟,盼不到秋收,一场大水或一场大雨,一年的辛苦就付之流水了。现在,在成熟的庄稼地里,农民轻快地飞舞着镰刀;成群结队的摘棉花的农妇们有说又有唱。
今年夏天,淮河平原上的农民已经收了一季好麦子。豫东、豫南的小麦,每亩平均比去年多收二十七斤。往年常遭淮河干河和支河泛滥的郾城、舞阳、西华、商水、遂平、上蔡、新蔡、罗山等县,去年小麦总产量只有三亿六千二百多万斤,今年有七亿一千四百多万斤。连年水淹的老王坡、吴宋湖等低洼地区,今年每亩小麦的产量高到三百斤以上。皖北、苏北也一样:皖北阜阳专区今年收了约十亿斤小麦,苏北高邮县一带,今年小麦每亩收二百斤,最高有收到四百斤的。
现在的秋庄稼,许多农民又说,穗大籽满,是好些年来没有的好庄稼。皖北阜阳一带的高粱,每亩收一百五到二百多斤。连年水灾最重的宿县专区,今年夏秋两季小麦、高粱、大豆、芝麻、绿豆等作物,据估计能收三十亿斤,比去年多一倍还多。豫东、皖北今年的棉花一般也不错,皖北各地的黄麻和凤阳的菸叶是好收成:黄麻每亩收一百五十斤到二百五十斤,好的收三百斤;凤阳菸叶的收成,差不多是去年的三倍。至于苏北高邮县一带的水稻,虽然今年的收成不如去年,但因今年修了淮河,往年不栽秧的许多低田今年也栽了秧,而且收成还不错。
宿县、灵璧、泗县、濉溪(新设县,在宿县西北)等县有一百七十个乡一百多万亩良田,只因地势低洼年年被淹年年不收,今年濉河疏浚了,这些地方排水容易,普遍丰收。淮河南岸寿县和霍邱有八十万亩低田,因为今年修了润河集蓄洪工程,没有被淹,也丰收了。这样的地方在淮河流域是很多的,往年是一年一季收成也没有保证的。以颍上县为例:颍上在颍河和淮河会流的地方,全县一百二十八乡一百七十五万亩耕地,去年淹了一百十三乡一百四十一万亩,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成了灾民。今年,颍上夏秋两季都丰收了。该县彭集乡,自从黄河在花园口决口以来,年年遭水灾,没有一年好收;今年春天,附近的长林湖修了一座水闸,全乡耕地排水容易,夏天的麦子每亩收了三百斤。夏秋两季,估计全乡能比平常年成多收三百八十万斤粮食。
今年是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以后,根治淮河的第一年,淮河流域的灾难年月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年丰收是因为淮河流域没有发生严重的水灾,淮河没有泛滥,雨季积水难排的问题也大部解决了。这当然要归功于治淮,归功于淮河的上游和中游都修了蓄洪水库,淮河的堤防坚固,许多支流的河道疏通了,而且积水的洼地还开了排水沟。
“凤阳本是好地方”,淮河流域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这个“粮仓”自从蒋匪掘开黄河的花园口以来,弄得河道淤塞,积水难排,造成所谓“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粮仓”早已名不符实了。多年来,农民对播入土中的种子没有收获的信心。现在,他们多年的对生产的消极情绪已一扫而光,生产热情百倍增高。随着治淮胜利,我国将有一个更加富庶的“淮河粮仓”。(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