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指鹿为马”人物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18
第8版()
专栏:

“指鹿为马”人物析
王怀让
最近,河南省上蔡县豫剧团,在郑州演出了一出写他们秦朝老乡李斯的戏,叫作《千古遗恨》。我看了戏,给他们提了这么一条建议:既然戏中塑造了赵高的形象,何不从“指鹿为马”这一老典故中推出新意?
太史公是这样记述的:“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假如写这么一个独幕剧,我想出场的有三种人物:一是赵高,二是二世,三是群臣。赵高的动机是很清楚的——为作乱而“设验”:验一验二世是不是听信自己,也验一验群臣是不是服从二世。二世也非完全糊涂,目的在于考验左右。至于群臣的潜台词嘛,太史公一语道破:“言马以阿顺赵高”是也。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如果我们用“指鹿为马”这面镜子照一照现实生活,似乎仍可看见这样一些人物。“调查”于群众之中,汇报于领导耳畔,但是,他们的舌头是一个万能的加工车间,把是说成非,把黑说成白,把灾报为丰,把忧报为喜;他们想提拔张三,会将张三说得尽善尽美;他们想报复李四,能把李四说得一无是处。
还有这样的人物,他们也并非不明是非,不辨黑白,只是耳根软了些,而耳神经又同脑神经连在一起,几句好话如同电流,大脑皮层便发起热来。一些个错误的决断不正是如此产生的吗?
也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眼睛的功能,就是察颜观色——察领导喜怒之颜,观上级好恶之色。这种人对待上级的办法,很象赵树理笔下那个农会主席张得贵对待老村长阎恒元的态度:“张得贵,真好汉,跟着恒元舌头转:恒元说个‘长’,得贵说‘不短’;恒元说个‘方’,得贵说‘不圆’;恒元说‘沙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李有才板话》)
李斯,轻信赵高谗言,修改始皇遗诏,酿成了二世登极;而二世又听凭赵高“指鹿为马”,导致了八方兵起。
剧作者很头痛的一个问题,是一些人爱到戏中对号入座,还凭借权力干扰一出戏的问世。我认为若有人来“指鹿为马”,到这出戏里对对号、照照镜子,并不是什么坏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