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有关于宋景诗的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9-17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有关于宋景诗的资料
王竹楼
“武训历史调查团”所发表的“武训历史调查记”叙述了和武训同时的山东农民革命领袖宋景诗的革命事迹。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发现,我受到它的启示,就开始搜集有关于宋景诗的资料。站在统治阶级立场所写的旧史书,对于革命人物和事迹,常是极尽诬蔑和歪曲的,但是尽管诬蔑,尽管歪曲,“真金不怕火炼”,“事实胜于雄辩”,在它的字里行间,在它的反面侧面,仍然能够看得出历史的真相。(当然常是不够完全的。)我现在把有关于宋景诗的资料摘要地写出几项来,希望能够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宋景诗出生于山东省堂邑县(今属平原省)的刘官庄,(即现在的小刘贯庄),从小学习拳棒,学得一身好武艺。旧史书说他“初习角羝戏,以膂力雄一乡”。〔一〕于一八五四年(咸丰四年),曾在满清山东巡抚张亮基部下当兵。又曾在堂邑县武家庄(武训的家乡)武赞化家里充当教练,不只一年。于一八六一年(咸丰十一年),在冠县一个姓韩的家里当教练,当时的社会矛盾日益剧烈,他就在这年因为不甘忍受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危害,联合了多数农民,举旗起义,号称“黑旗”。〔二〕
(二)武敏合,是满清贡生武赞化的侄子,和武训住在一村,因为受了宋景诗革命精神的感召,也投入革命阵营,而且作了一支农民革命军的率领者。〔三〕用武敏合与武训作一个对比,更显示出来武训投靠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种种事实,是如何的丑恶了!
(三)和宋景诗(黑旗)同时起义的兄弟部队,还有黄、红、蓝、白、花、大绿、小绿各旗的农民革命军。其中有许多始终没“投降”而坚决斗争到底的,如黄旗张善继、红旗郜老文、和蓝旗左临明等。更有白旗的程五姐(程五姑),则是斗志坚强英勇善战的女英雄。〔四〕
(四)宋景诗所领导的农民革命军是用黑旗做标志,而另有“宋”字红旗。起义以后,联合着各兄弟部队,曾占据邱县、冠县、莘县、馆陶县、阳谷县、观城县、堂邑县、朝城县、濮州、清河县、曲周县、新河县、广平县等县城,和当时山东省直隶省
(今河北省)许多的大小乡镇,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沙镇一战,打得满清道员明新和知府秦际隆落马受伤。阿城一战,杀死满清守备陈兆烜。王家海一战,杀死满清游击李芝芸。大厂一战,活捉满清副都统成保。(旧史书说:“副都统成保受伤落马,为匪扶去,次日舁回”。)〔三〕又曾阵斩满清道员秦聚奎和赞皇清河高邑曲周等县的知县。清水镇和梨儿庄的两次大捷,战绩更是辉煌。宋景诗并曾亲自率众攻进武邑县城,开放监狱,杀死满清的解饷委员,缴获刚由天津解送满清官军的饷银二万两。〔五〕
(五)关于宋景诗一度“投降”的问题,可以看得出是名义上“投降”,而实质上是始终在与满清官兵和柳林团为敌的。刚刚在所谓“投降”后的第九天,满清副都统派遣赵玉林等给宋景诗送发功牌旗帜和军火,并限期听候点验,旧史书里却说“玉林等几为所杀”。〔二〕旧史书里又说“景诗等遇贼不交锋,彼此吹唇唱吼而退”,〔六〕“宋景诗名为降伏,心迹转益凶悖”,〔七〕“宋景诗阳请应调随营,阴实负嵎自固”,〔八〕和“景诗遣其党刘厚德阳助官军讨贼,阴与贼通声援”。〔一〕(统治阶级所说的“凶悖”,正是斗争性坚强,把农民革命军称为“贼”“匪”或“逆”,都是诬蔑)。宋景诗在所谓“投降”期间,积极扩充实力,有一次曾向满清政府公开提出增添马队三千的要求。黑旗的阵容以后果然更强大起来,拥有马队步队共七千多人。满清的皇帝和文官武将们明知所谓“降众”是不可靠的,是假降的,但却莫可如何,当时的老百姓则讥笑他们是“养虎自卫”。
(六)满清政府对宋景诗曾尽力使用阴谋,实行利诱,而顺次“赏给”所谓“五品顶带花翎”“都司衔花翎”“参将”(前后两次)和“巴图鲁”等职衔名号,〔九〕但宋景诗绝不为所动,而终于“复叛”了。宋景诗随着满清官兵往西开动以后,曾有两次公开反抗满清统兵大员的“命令”而率众东归的事实。第一次是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三月里,由河南省陈州,率领马步各队,乘夜向兰封县一带开拔,于中牟县反击满清副将巴扬阿以后,向京水镇一带挺进,这次没能实现东归的目的。第二次是于同年十一月,由陕西省同州拔队,从白马渡抢渡黄河,经过山西省的稷山县绛州平阳府赵城县徐沟县等地,东入直隶省的获鹿县境,往南经过南宫县和枣强县,直到山东省的临清州。这次行军,以二十三天的时间,经过陕西、山西、直隶、山东等四省,沿途各地的“官兵”和“团练”都不敢拦阻,农民革命军却浩浩荡荡地进到了原有的根据地。
(七)宋景诗和地主阶级的武装(柳林团)是死对头。满清统兵大员刘长佑曾向满清皇帝奏报说:“堂邑之柳林团,各匪皆与为仇,誓必破其团而后快。”〔一○〕据有记载可查的,宋景诗攻打柳林团前后共有十二次。在第二次就把那个反动团总大地主杨鸣谦杀死了。第五次曾用炸炮打破柳林的围栅,旧史书说柳林团“死伤甚多,仅得勿陷”。〔六〕第七次杀死团丁等一百一十三人,并以马步队一千多人围攻柳林团和樊砦团,收走了二百多亩的熟禾。
(八)农民革命军杀富济贫,在寿张县城附近,曾领导贫民收割地主田里的熟麦,每斗抽用二升,以八升归贫民所有。宋景诗在堂邑莘县聊城临清四州县,曾勒令地主,把所收的麦谷,一半分给佃户,一半送到农民革命军的营垒里。〔七〕一般老百姓对于农民革命军是非常爱护的,当农民革命军在桑阿镇反击“官兵”扫荡的时候,很多妇女儿童都拿木掀扫帚播扬沙土,以助声势。〔一一〕那种活生生的壮举,很值得制作成一幅美好的绘画或影片。
(九)英国帝国主义所派遣的克乃(格乃)在天津所制造统率的反动武装——“洋枪队”,做了满清政府的帮凶,屡次侵犯农民革命军,使革命力量受到相当重大的摧残。〔一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这又是一件有力的佐证!
(十)关于宋景诗的结局,说法不一样。除去“武训历史调查记”所提出的资料以外,旧史书里还有的说“宋景诗率其败残百余人,逃至肥城之雕鹅岭,抛械四散。宋景诗只余夏七一人跟随向东北山中逃走”,和“宋景诗与其弟景书叔侄三人赴东南山中逃走”。〔一三〕又有的说“在逃之宋景诗,据山东平阴县禀报,搜获贼目薛法起等供称,宋景诗身穿蓝布棉袄,冒充孔姓,乘马向山路逃逸等语”。〔一四〕实在宋景诗于一八六三年(同治二年)战争形势变化以后,却投奔捻军,联成一体,不断地在河南山东各地对满清官兵作战,而且当一八六五年五月十八日(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歼灭满清官军的主力杀掉那个屡次摧残革命力量(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大刽子手僧格林沁的时候,宋景诗也参加了战争。旧史书里说:“同治四年二月,捻酋张总愚牛老洪任柱纠合发逆赖文光大股党众,窜扰河南尉氏中牟,逼近黄河南岸,漏逆宋景诗亦在其中”。〔八〕又说:“同治四年三月十二日,刘长佑奏言,……又据探闻,宋景诗由确山被官兵击败后,带领马贼二千余人,分股疾趋,并声言欲回堂邑,报复前仇,僧格林沁全军跟踪紧蹑等情。……,现据探报,由考城定陶等地窜扰曹州之贼匪即有宋景诗在内。声言欲回堂邑,与柳林团寻仇”。〔一五〕又说:“同治四年四月,国瑞奏言,四月二十六日据亲王僧格林沁家人富克精阿等飞驰到济泣诉,二十四日,该亲王在曹州城西之高楼集地方追及贼踪,……,该逆瞥见我军,即列仗迎拒,此次该逆自汶上县之袁路口过河,窜至郓城西北水套一带,勾结郓北伏莽,聚集马步数万,势甚凶猛,经僧格林沁督军击退,复率马步进追,不期伏贼尽出,我军被贼围裹,该亲王督令马队冲突,始将败残马步各队带扎荒庄,复被该逆层层包裹,僧格林沁于夜间率领马步冲突贼围,该逆大股追袭,行至距曹州府西十余里,该亲王力竭阵亡,……等语。……,上命军机大臣,……,曰,此股贼匪,虽系穷寇,内有牛老洪张总愚陈大?宋景诗赖文光等著名贼酋,凶狡异常”。〔一六〕又说:“同治二年,宋景诗易装南遁,与皖捻合。四年三月,捻由考城定陶窜曹州东北,宋景诗率马贼二千,声言回堂邑,直边皆警。四月,僧王追贼曹州,中伏薨。捻酋牛老洪张总愚陈大?赖文光宋景诗等麇集水套,结郓城土匪,马步十余万,自曹州北至濮范,东至巨野嘉祥,西至东明定陶,蔓延数百里,河北大震”。〔一七〕这些史料,一方面足以作为宋景诗投向捻军联成一体的证据,一方面却说明了革命部队的强大。注:
〔一〕同治“曲周县志”卷十一
〔二〕“山东军兴纪略”卷十三
〔三〕“山东军兴纪略”卷十六
〔四〕同治“清河县志”卷十六民国“威县志”卷二十
〔五〕刘长佑“督军追截贼奔东南折”
〔六〕“山东军兴纪略”卷十五
〔七〕王拯“请速除降贼宋景诗疏”
〔八〕邓辅纶等“刘长佑年谱”卷二
〔九〕“清穆宗实录”卷三、七、十、三八、四一
〔一○〕刘长佑“莘冠民团通匪片”
〔一一〕“清穆宗实录”卷六十
〔一二〕“清穆宗实录”卷五九
〔一三〕“清穆宗圣训”卷一三五
〔一四〕刘长佑“直境无贼撤留兵勇折”
〔一五〕刘长佑“捻窜东境定期出省折”
〔一六〕“剿平捻匪方略”卷三二○
〔一七〕王定安“刘长佑行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