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京郊郭公庄一带农民欢迎政府设置的图书阅览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9-19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京郊郭公庄一带农民欢迎政府设置的图书阅览室编辑同志:
翻身后的农民迫切需要文化食粮,他们对于新文化是如饥如渴的。据我的了解,他们最喜欢读一些新内容的文艺作品。如京郊十二区丰台镇的阅览室,原在丰台镇上,许多农民都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借阅书刊。政府为了照顾农民阅读方便,特把阅览室迁移到郭公庄,很受农民们的欢迎。许多农民虽然干了一天活,还是跑到阅览室借文艺书看。该区太子峪村因离丰台镇远,借阅不太方便,但村民校的学员们都很喜欢文艺书,有时借不到书就读报纸上的朝鲜通讯,大家很感兴趣,也从中受到了教育。马厂村读报组里有一位老太太听别人读完马烽的小说“结婚”时,拍手笑着说:“过去我是‘书迷’,听见说书的就走不动道,今天我才知道过去的说唱多是封建迷信,有的是反动的。像今天的小说‘结婚’,才真正是咱农民自己的事儿呢,像这样的小说我才爱听哩!”从以上这些事例看来,农民是多么热爱新文艺,而且事实证明文艺作品是教育农民的有力武器。文艺工作者应多创作适合于农民阅读的爱国主义内容的作品,以教育农民。
北京市十二区 张凯
编者按:上面发表的两封读者来信,反映了翻身农民对于文化娱乐的迫切要求。这些要求说明文艺普及工作的重要,应引起文艺工作者和出版、发行机关的注意。北京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自一九四九年底到现在,已印行了一百五十多种,八十多万册新曲艺普及本,内容以表现工农兵为主,其中有唱词、快板、相声、小戏等。每本一百多元。由新华书店、各地小贩、北京庙会、北京打磨厂宝文堂销行,可供工农阅读、演唱。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