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访三叉渔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6
第6版()
专栏:泰国通讯

  访三叉渔村
  本报记者 刘爱成
早就听说泰国的养鱼业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很想到渔村去看看。11月初,在泰国渔业厅一位官员的陪同下,我们访问了三叉渔村。
三叉渔村属庄他武里府林信县,濒临海湾,风景如画。湾里渔帆点点,岸边椰树婆娑,一派南国水乡气息。三叉河从村旁流过,村子因此得名。
全村四十多户人家,大都祖辈靠打鱼为生。近几年,泰国沿海渔民面临因过度捕捞近海鱼类越来越少的问题。因此,政府号召渔民在进行远海捕鱼的同时,大力发展养鱼事业。三叉村是1984年开始养鱼的。
我们来到村口,举目远眺,但见淼淼的水面上,满布一道道用竹竿串联而成的竹墙和浮水竹楼,养鱼人的轻舟和水上草棚点缀其间,一条浮在水面上的竹排路从村口一直通向河心。我们在村长的引导下,赤脚顺着这条水上之路来到河中,发现一座座浮水竹楼。原来是用毛竹和渔网构成的一个个方形水中养鱼池,毛竹浮于水面,鱼网沉于水里。鱼按大小分养于不同的池中。村长告诉我们,“三年来,村里养鱼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全村养鱼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他还说,自从开展养鱼事业以后,村里渔民的收入大大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目前,三叉村养殖的鱼类主要是甲碰鱼。这种鱼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他拍着身边一位渔民的肩膀说,村里养鱼业的发展与差礼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时周围的人都以赞誉的目光看着差礼。差礼看上去四十多岁,略黑的皮肤,中等个子,瘦瘦的身材,显得十分精干。他似乎不爱谈自己,几经询问他才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
差礼是位热心助人又有事业心的人。他觉得村里三叉河河面宽,水浅、浪细,而且淡水与海水相汇合,极适宜养殖甲碰鱼。可是鱼苗缺乏,价钱又贵,而且村里的老百姓也没有养鱼的经验,差礼便决定先走一步,于1982年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些甲碰鱼的种鱼,办起了一个小型鱼苗场。在渔业厅的支持和帮助下,差礼经过认真研究和试验,采用给雌鱼注射激素的办法增强鱼的繁殖力,而且使鱼在不产子的季节里照常产子。但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开始遇到的问题是鱼苗成活率低,很多小鱼苗出生不到十五天就死去。差礼并不气馁,坚持每天观察鱼苗的变化,终于发现小鱼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鱼池中的水和食物不清洁。他经过多次试验,采取了合理的喂养方法,尽量使鱼苗把食物吃尽,并采用各种办法保持水的清洁,使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
差礼培养鱼苗获得成功后,自己先进行试养,结果很成功。当年把养大的鱼投入市场销售,收入相当可观。接着他让村里的渔民都来养这种鱼。对于那些贫穷买不起鱼苗的人家,他把鱼苗免费送给他们养,或先养后付钱。他还主动上门给渔民们介绍养鱼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目前全村受到他帮助的有三十多户。今年,差礼培养的鱼苗共二千五百万尾,除自己留养一部分,其他或卖掉,或送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放入大海。
我们还参观了差礼新建的用来培养鱼苗的几个水泥池。他说:“我不仅要多培养鱼苗,还要培养虾苗,让村里的人既养鱼,又养虾,快些富裕起来。”
三叉村是许许多多泰国渔村中的一个。
在这里短暂的访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差礼的创业精神和高尚品德更使我们久久难忘。(附图片)
清晨,在曼谷郊区满载货物的小船汇集到水上市场。
            新华社记者 陶俊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