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织锦般的湘西歌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6
第8版()
专栏:音乐与舞蹈

  织锦般的湘西歌舞
  张苛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来京演出的民族歌舞,犹如一幅幅新颖而又淳朴的织锦,为北京初冬的舞台增添了新的色彩。
他们为首都观众带来了一片美好、真挚的感情。来自贺龙家乡的桑植民歌《门口挂盏灯》,描绘当年红军夜行,鸡犬不惊,唯有脚步声声,阿婆隔着门缝瞧见后,连忙叫媳妇在门口挂盏灯照路……歌声好象情意的丝线在萦绕,牵动了人们的崇敬和怀念。这台晚会的《哭嫁歌》、《赶歌》等声乐部分,不仅表现了饶有情趣的民俗,在传统的载歌载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演唱更具风采。
舞蹈部分给予观众丰富多采的观感中,还透出一些新意——节奏新,动作新,意境也新。土家族的《毕几卡的节日》呈现了祭祀仪式和怀念祖先的“毛古斯舞”,苗族《鼓舞》邀请当地“鼓王”参加表演,是颇有意义的尝试。和《铜铃舞》、《山魂》表现的刚阳之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捞虾》,这个舞蹈轻淡、柔美,给人以新鲜感。他们在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依据的创作中,正努力于多方面的突破。民族民间乐器“打溜子”的演奏,或再现“八哥洗澡”的情景,或表现“火车穿山而来”的气势,是打击乐的交响,都会让观众激越在这“节奏的王国”里。
缺少独舞、双人舞,可能是这台晚会的美中不足,但是为什么要求每个文艺团体都要“全”呢?都要“一个样”呢?发挥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成独具特色的——譬如以载歌载舞、歌表演为主的风情歌舞——民俗、民情的文艺团体,岂不也很好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