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需要高层次的反封建的作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8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需要高层次的反封建的作品
公刘
长时期以来,我们的万千有识之士,一直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着解剖和反思:到底是什么东西作祟,导致了这场大祸乱的爆发并且遗留下来数不尽的几乎是难以愈合的创伤?大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选择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开拓不同的层次,得到了同一个结论:
“文化大革命”是封建主义恶性肿瘤的一次大面积穿孔。同样的,粉碎“四人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十年反不正之风的痛苦经验,也使得许多忧国忧民的同志逐步认识到了,所谓不正之风,最主要的就是封建遗风。而在文学界和学术界,鲁迅研究领域的一批最新成果,触发了解放后一度被划为禁区的必须改造落后国民性的呼声再次高涨。少数先知先觉而又大智大勇的前辈,例如敬爱的巴金同志,率先对自己举起了近乎残酷无情的手术刀,他掏出自己的心来,指给我们看:哪些地方潜伏着封建主义的病毒,同时警告我们:再不认真疗救,封建主义的肿瘤,一定会癌变,最后就有导致全民族良知灭亡的危险。
而恰恰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哀莫大于心死。
无可怀疑,封建主义过去是、现在是、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也始终是我们十亿人民的大敌。封建主义不除,现代化肯定没有希望,扫除封建毒素,就是观念的现代化。观念的现代化应该与四个现代化同步向前,是不是可以加上一句:观念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六十五年了,人民共和国也成立三十七年了,难道还有这么严重的封建主义?是不是危言耸听?那么,我愿意郑重地回答他:请严肃地想一想吧,不用多想,只需要想这一个问题:横行中国大地十年之久的政治风云人物江青,到底是怎样应运而生的?她凭了什么得志猖狂作恶多端而肆无忌惮?为什么敢在最高法庭众目睽睽之下大闹公堂?当然,假如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你还不妨进一步想想另外一个问题,当年希特勒这个法西斯魔王,一手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妄图嫁祸于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季米特洛夫,但也终于未能得逞。可我们的一纸《公安六条》,竟然可以废止国家根本大法,以至彭德怀、贺龙、刘少奇……一个一个惨遭毒手。至于作家、艺术家在冤、假、错案中死于非命的,就简直数不胜数了,这是为什么?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它们的总根子何在?
过去,包括我本人在内,许多同志对封建主义的危险实在估计不足,有些人甚至认为封建主义已经寿终正寝了,不起作用了。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一种不幸的错觉。我也琢磨过造成这一错觉的原因,可能有这么两个:一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也就是尽人皆知的“三座大山”。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随着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垮台和逃跑,我国革命立即转入了社会主义阶段。这么一来,就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封建主义不复存在的假象,我们的专门从事领袖言论注释工作的理论家们,闻风而动,作出了种种乐观的然而是虚伪的判断。第二个原因比这更加具体,由于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成功,作为一个剥削阶级的地主阶级,和作为这个阶级的后备队的富农阶层,都先后被剥夺了原有的一切,他们变得臭不可闻,成了专政的对象。于是,封建主义的主要象征之一——地主阶级的剥削开始被互助组、合作社所取代。这也从客观上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以为连意识形态(实际上意识形态比生产关系更有生命力)领域里的封建主义,也跟着它的附着体地主富农一道,只有规规矩矩,不得乱说乱动的份儿了。即使剩下一点儿,也无非是买卖婚姻、迷信活动和续家谱之类的宗族观念而已。从此,便兴起了“封建残余”一说。
提起“封建残余”,大家想必都记得,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以前的所有文件、指示中,都是用的这个词儿,这是标准词儿。只有最近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才毫不含糊地明确为“封建主义”。《决议》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列,虽然排列次序仍然是资在前,封在后,一个是“残余”,一个是“主义”,区区二字的变更,却标志着我们对于国情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的带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就是经过千百万群众的社会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我觉得,我们应该为真理的胜利欢呼!
根据上边说到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的文字和精神,对照我们的文学领域,我以为,反封建的任务很重很重,我们的成果还很小很小,不但创作上没有出现新的象《家》、《子夜》、《包氏父子》和《雷雨》等那样高层次的作品,而且评论上对现有的若干反封建意蕴较浓的作品,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宣扬,倒是一拥而上地忙于持续不断地将90%的精力和篇幅替某几篇走红的小说锦上添花。这不能不使许多人感到失望、忧虑和不平。不朽的“五四”运动树起了民主与科学两杆大旗,这两杆大旗无一不和反封建主义息息相关。新文学的旗手鲁迅,终其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打碎封建的枷锁;自然,鲁迅同时也是反帝思想的主帅。我曾经悄悄掂量过,当今的中国,清醒的智慧的人固然不少,但是,又有谁能做到和鲁迅一样勇敢、坚定、犀利、痛切、决绝、深刻而彻底呢!这实在是我们的惭愧,也是民族的不幸。
应该说,我们今天的反封建,就是“五四”运动反封建的继续,它们有血脉相通的一面;同时又必须看到,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因为封建主义的结构方式、表现形态,今天和“五四”时代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要继承的是“五四”英雄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革新精神和强国富民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用得上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