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新亭泪》的当代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8
第7版()
专栏:

  《新亭泪》的当代意识
  苏国荣
历史剧要有当代意识。缺乏当代意识的历史剧,很难引起今天观众的共鸣。
历史剧的当代意识,表现了作者一种崭新的戏剧观念,以及作品符合时代需要的审美价值,它能引导观众在历史的反思中认识当代人生,并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现代的美感。郑怀兴的新编历史剧《新亭泪》(福建省莆仙戏鲤声剧团演出,朱石凤、陈开阳导演),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题材选择得是否恰当,是历史剧能否具有当代意识的重要一环。历史剧不仅要选择那些戏剧性强,适合舞台表演的题材,更重要的还要注意选择那些与我们当前生活有某种联系、能发人深思的题材。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往往在新的时代中改头换面地重复出现,这是由于我们现代人的思想还含有古代人某种封建意识的缘故,它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腐蚀着社会的肌体,甚至给民族带来极大的灾难。在这点上,作者的认识是很清楚的。
历史剧的当代意识不仅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还体现在用当代的唯物史观来处理题材,驾驭题材。象“王敦之乱”这样的题材,如果按照以往的老观点写,很容易写成一场忠奸争斗戏,在思想内容上会适得其反,去宣扬封建专制主义。郑怀兴采用了一种新的观点(这是时代赐予的),就使得这一题材化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专制是封建主义的核心,它集中体现在皇权上。皇权的维护和争夺,成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争斗的焦点。作者为了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导致了帝王将相相互猜忌、相互倾轧”的历史教训,并未将“王敦之乱”的爆发单纯归结为王敦的野心,而是用较多的笔墨描写晋元帝司马睿在取得皇权后对文武大臣的疑虑以及对他们权力的削弱。作者写王敦,在开篇的时候并未把他写得太坏,而是把他作为一个开国元勋,写得很有英雄气概。后来他有了异心,与司马睿“猜忌功臣,重用刘隗,疏我王室家族”(剧中王敦语),也有一定关系,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出于他篡夺皇位的野心。司马睿对王敦的戒备,似乎还在情理之中,可他对丞相王导的猜忌和疏远,甚至起了杀心,只能从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皇权而引起的神经过敏中得到解释了。其实这位王导,不仅在战乱中“倾心推奉”他出来做皇帝,而且在他取得皇权后也忠心耿耿于他,可是还免不了他的猜忌。东晋皇室的内部力量就在君臣不和、文武倾轧中抵消了,内乱外患随之纷沓而来。这场内乱的后果惨重,吏部尚书周?被斩,司马睿忧郁而死,王敦也在事败之后一命呜呼,尤其是黎民百姓广受其害。作者就这样围绕着封建皇权的维护和争夺,在专制主义中寻找出悲剧成因的历史根源,使得这出悲剧在凝重的力量和气度中隐含着深层的时代意识,感染了现代观众。
《新亭泪》在艺术形式中的当代意识,主要在人物塑造上体现出一种矛盾的、复杂的性格组合。象剧中的司马睿这样的人物,是很难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概念来简单概括的,他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和性格的发展逻辑在行动着。这与以往戏曲中不少作品将好人写得一切都好、坏人写得一切都坏的传统手法是不同的,因而能给人以一种现代的美感和思辨的深度,令观者在人物的矛盾性格中体味出当时复杂的人物关系,人物形象有了社会的立体感。
历史剧的当代意识并不是无根之木、随意杜撰出来的,而是从历史真实中呈现出来。《新亭泪》的事件和情节,几乎都能从《晋书》、《资治通鉴》中找出来;剧中的人物,除鹤仙渔父和周蕙是虚构外,其他的都见于史籍,甚至他们的性格也与史籍所载相符。司马睿的多疑,王导的沉稳,王敦的躁厉,周?的飘逸,都在史籍中可考。但是,作者善于以史籍的零星记载作为人物的性格基因,加以点染生发,丰富完善,使得人物如在目前,其功力是令人折服的。事件、情节、人物,几乎处处体现了史籍可考的历史真实,使得这部作品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
《新亭泪》中最有光彩的人物是周?。作者善于在酒中写他寓哭于笑、寄庄于谐的悲剧性格,在醉眼朦胧中透视世态,于嘻笑怒骂中成其文章。周?的出现,不仅为舞台带来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而且使我们看到了慷慨豪气、飘逸悲凉的魏晋风度,从而加深了历史的真切感。但是,我总觉得这个人物的笔墨多了些,影响了对司马睿、王敦等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更深一层的揭示,也影响了作品的深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剧中虚设一个鹤仙式的渔翁,有助于给作品染上一点神秘色彩,他与周?相辅相成,勾勒出魏晋的名士风度,在扑朔迷离中写其大意。因而我不同意某些同志所说的,此人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但是,假如作者能在这个人物身上用哲理性的语言稍作开掘,将会进一步增强作品已有的内在韵致和思辨深度。
《新亭泪》不失为近几年来少见的优秀历史剧,它与《秋风辞》一起,成了南国剧坛的双璧,与北方曲苑的《司马迁》、《大明魂》等竞相争艳。这是新编历史剧创作进入一个新高度的鲜明标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