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我是无事忙”——访原装甲兵政委莫文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9
第4版()
专栏:

  “我是无事忙”
 ——访原装甲兵政委莫文骅
赖仁琼
一位年逾古稀的将军,曾两次心肌梗塞,却在半年时间里写成了长达二十六万字的《百色风暴》一书。他,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装甲兵政治委员莫文骅。
将军的办公室四壁皆书,南墙靠窗处放着一张宽大的写字台,上面堆放着书刊、文件、报纸,东、西、北面靠墙而立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若不是亲眼见将军身穿宽松的便服坐在写字台前的藤椅上,我还以为走进了哪个学者的书斋呢!
莫文骅将军1910年生于广西邕宁县亭子乡。祖父莫双是清朝的武举。父亲莫廷俊是清朝的贡生,继祖父营商业,破产后依靠教书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中学时代的莫文骅因不满旧中国的黑暗,又读了《离骚》、《呐喊》、《共产党宣言》等书籍,于1926年毅然投身革命。1929年他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发动和领导的百色起义。
读过《百色风暴》的人一定会发现,参加起义时,将军并非领导者,那么,他写书时是怎样纵观全局、调兵遣将的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地名、事件,又是怎样记忆无误的呢?原来,从1945年在延安时起,将军曾花了十多年的精力收集资料,撰写了《回忆红七军》和一些散文、诗词。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将军总是勤奋写作。目前,发表的回忆录等共有五十六万多字。是什么力量在支撑、鼓舞着他不停地写作呢?莫文骅将军在《百色风暴》后记里这样写道:“半个多世纪光阴倏忽而过,参加起义的同志,现在还有三十六人。作为一个长期战后幸存者的我,更有责任把这段光荣历史反映出来”。
莫文骅将军参加革命已六十载,戎马倥偬,南北征战,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应该算是“主角”。然而,当我向他谈到这点时,他却摇摇头说:“我是在革命队伍里跑龙套。”
“跑龙套”虽是将军的自谦之词,却也相当形象地勾画出了将军的革命生涯:他当过参谋、连长、地方游击队的总指挥、抗大政治部主任、和平解放北平后的警备司令部副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等。从指挥打仗到建校办学,他竭尽全力“跑龙套”。
将军告诉我:因为军队的调整,从1983年起,他不再担任装甲兵政治委员,而只在全国人大常委任职。将军说:“现在我是无事忙。”“无事”,当指卸去了装甲兵政委的重任,那“忙”,却是些什么内容呢?他除了参加人大常委的一些会议、读书、写回忆录之外,还要接待大量来访者,他的日程每天都有安排。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军队不少高级将领与将军共过事,后来有的在战争年代牺牲,有的在建国后病逝。莫文骅将军因才思敏捷、记忆力极好,便成了一部“活资料”。于是,一些地方的干部和罗荣桓、肖华、罗瑞卿等将军的夫人纷纷来找他“抢救”老同志的回忆。将军深情地说:“老同志一天天少了,我从1929年到现在未离开过军队,她们要来找我谈,我一个也不能拒绝呀!这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责任!”
将军尽管如此繁忙,但他每天仍然看报、看电视新闻、看精彩的球赛。精神好时还要逛逛农贸市场,并且坚持睡前写日记。他写日记从参加革命到现在从未间断。“文革”期间他在牛棚、农场,不能写日记就改写日志,有的被没收了,但还接着写。遗憾的是将军在战争年代的一部分日记丢失了。
将军的一生失去的很多,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在部队下达了急行军甚至强行军的命令之后,许多东西不得不被扔掉。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写:“太阳升起了。莫文骅环顾四周,到处都是书籍和文件——军事手册、地图、兵法书,关于土地问题、中国革命问题和政治经济学的著作,马列主义读物,各种小册子以及英、法、德文书籍。红军的挑夫一路摇摇晃晃挑来的图书全部在这里了。书页被撕得稀碎,书面沾满了污泥。莫文骅回忆说:‘我们全部的思想武器,所有的军事文献,都被扔到了一边。’”由此可以想见,将军的日记即使不丢失,若遇某种特殊的情况,被扔掉的可能性也是会有的。
在战争年代丢失的“财富”,将军却在和平时期得到了,这就是他精心挑选的数千册藏书。在他的书架上,除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方面的专著外,还有不少大型工具书和中外古典、现代文学作品。这里既有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也有鲁迅、郭沫若、巴金、高尔基、托尔斯泰、左拉、司汤达等名家的作品。仔细一看,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正当我羡慕不已之际,将军带我来到一壁之隔的书房,从那些古色古香的书柜里,将军拿出了明版的《道德经》、《李白诗文集》、《武备志》、《黄鹤楼集》;宋本《史记》、《淳化阁法帖》。此外,还有线装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和字画、碑帖等。“文革”时,造反派找不到将军的存折,便去问厨师,厨师不知,便答:也许都吃了吧!他们不信,那么多的薪金,怎么吃得完呢?其实,他那时没有什么存折,大部分的钱都用来买书了。
辞别将军出来,我更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宽厚、豁达、乐观。他把金钱用来买书,而从书中汲取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营养,从这点看,他是一个有远见、极聪明的老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