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栽下一棵小树……——突尼斯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0
第6版()
专栏:

  栽下一棵小树……
——突尼斯纪行之一
本报记者 李仁臣
11月份第二个星期天是突尼斯的植树节。恰巧,我们人民日报代表团是在这个绿色节日前一天到达的。与主人商谈日程时,我本想提出参加植树节的意愿,希望在这片陌生却又亲切的土地上栽下一株椰枣,或是一棵橄榄,和突尼斯兄弟共享创造的喜悦。但是,考虑到当天是周末假日,主人临时安排日程外的活动会有诸多不便,于是就把这个愿望搁在了心里。
八天的访问,一晃过去了。离别前夜,我驻突尼斯大使谢邦定同志设宴答谢突尼斯新闻界的朋友,席间,我谈了这次访问留下的美好印象,也顺便提到自己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错过参加植树节的机会,未能在这里栽下一棵小树……听了这话,有着学者风度的突尼斯新闻部新闻总司长费迪·胡依迪先生笑了。他说:“你们已经栽下了一棵小树……”
显然,他指的是中突友谊之树。这棵树,最初是在1964年由布尔吉巴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共同栽下的,那一年,他们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为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弹指间,二十二年过去了,虽说其间曾遇到过一时的风雨,但现在这棵树根深叶茂,一片生机。
这次,我们所到之处,都听到突尼斯朋友高度评价两国领导人为增进中突友谊所作的努力。到莫纳斯蒂尔的访问是难忘的。这里是布尔吉巴总统的故乡,小城静静地躺在地中海的臂弯里,很美。我们沿着一条整洁的街道,走进布尔吉巴总统的故居。在陈列室里,我们看到布尔吉巴总统和周总理那次历史性会晤的照片醒目地悬挂在白墙上,两国领导人微笑着,手紧握在一起。再看旁边,明亮的玻璃橱中陈列着一根中国手杖,这是今年夏天赵紫阳总理访突,受邓小平主任委托,赠给布尔吉巴总统的。手杖分三节,由三种不同材料构成,可卸可装,手柄处饰着一个“寿”字,中间是朱红雕漆花纹,非常精美。
我们到东部城市斯法克斯访问,一进城只见满街悬挂着旗帜,一派节日气氛。一打听,原来适逢突宪政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斯法克斯会议召开三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意外地受到了宪政党总书记、总理拉希德·斯法尔的接见。斯法尔总理是专程飞到斯法克斯举行报告会的,他的时间表安排得非常紧,但一进省府大楼,首先接见人民日报代表团。他回顾了几个月前与赵总理愉快的会见,高度评价赵总理的访问,对我们说:“我希望通过你们这个渠道,转达我对中国同事赵紫阳总理的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谈到中、突、科合建秦皇岛中国——阿拉伯磷肥厂,谈到与赵总理商定共同搞个合作养虾项目,并且风趣地说:“将来我们可以把这种出口虾称作‘中突虾’……”事后,突尼斯新闻部的高级官员告诉我们,斯法尔总理在外地这样接见外国代表团,还是第一次。
中突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建筑在理解、支持和尊重之上的。我们两国虽然有着不同的国情,但却面临着和平、发展的共同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益的经济合作,促进着两国友谊的发展。
在这方面,中突合建的麦崩水渠是成功的范例。这个水渠的建成,实现了突尼斯人民西水东调、北水南流的愿望,有效灌溉率达到80%到90%,平均每两个突尼斯人中有一人受益,去年水渠盈利达十万第纳尔。突尼斯农业部长说:“中国随着麦崩水渠流进突尼斯人民心里。”
我们到水渠上参观那天,已是暮色苍茫时分,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映照在架空而过的渡槽上,显得十分雄伟。当我们走下水堤,刚巧遇到小学放学,飞奔而来的小学生围住我们,笑着,闹着,亲切地叫着:“中国人,中国人……”争先恐后让我们拍照。当我们驱车离去,他们还远远地在向我们招手……
中国正在进一步认识突尼斯,突尼斯也在进一步认识中国。中突友谊之树,已经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的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