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1
第1版()
专栏:

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本报评论员
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整个国民经济中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
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8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百九十一元,1985年增加到三百九十七元,五年间,年递增15.8%,远远超过从1955年到1978年间年递增3.1%的速度。农民收入的这种高速增长,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农村改革调动起长期被压抑的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原有生产潜力得以集中释放的结果;加之前几年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也为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可以说,这是在当时条件下形成的、带有恢复和补偿性的增长。这种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经久不消的。在经过一段快速增长后,本来就相当薄弱的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亟待加强,某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起了变化,农民也需要对自己的经济行为加以调整。据预测,今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将继续增加,而增长速度则明显下降,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把这一情况向农民讲清楚,当会为农民所理解和接受。
但是,今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其中也有一些因素值得人们充分注意。比如,已经缩小的工农产品剪刀差,又有某些扩大趋势;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环境忽紧忽松,不够稳定;有些部门和单位出于狭隘的“部门利益”,变着法把国家前几年给农民的好处取回。此外,今年粮食增产一百多亿公斤,农民出售粮食的收入扭减为增,这是个好势头,应该保持;但是有些地方却盲目地不适当地扩大粮田面积,以至影响多种经营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制约了农民收入正常增长的速度。抓好粮食生产,主要应靠提高单产;靠广种薄收,是得不偿失的。今年不少地方农民减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现象,不容我们忽视。
农村是国内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农民是国内消费品工业的最大买主。在我国,八亿农民的消费需求已成为工业生产的强大推动力量。农民手里钱多了,购买力提高了,农村市场的容量就会扩大,进而刺激整个国内市场的活跃。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还可以增加农村积累,扩大农业投入,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极大比重的国家,只有不断增加八亿农民的收入,才能使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接近,才能达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因此,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出发点和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
农民收入的增长,来源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加快农业资源的开发,逐步建立起能充分开发农村资源并创造综合经济效益的产业结构,开辟更多的致富门路。对于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要加以保护,不能用乱摊派、乱涨价的办法加重农民负担。农民收入要增,不合理负担要减,一增一减,致富才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