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王素香等主动请缨承包百万亩种草技术服务 甘肃中部五县草茂畜增粮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1
第2版()
专栏:

王素香等主动请缨承包百万亩种草技术服务
甘肃中部五县草茂畜增粮丰
本报讯 记者张述圣报道: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王素香主持的甘肃中部五县百万亩种草技术承包服务,已经提前两年圆满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
王素香原为甘肃省草原工作队畜牧师。1983初,她联合西北民族学院副教授金巨和、省草原工作队副队长车文信,主动向省委、省政府请战,同通渭、陇西、会宁、静宁、庄浪五县签订了百万亩种草技术承包合同。合同的基本内容是,种草养畜技术服务公司提供种草技术服务,由五县负责落实种草面积,五年内完成一百万亩种草任务。
到目前,五个县已种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等各类牧草二百零九万多亩,实际保存一百四十八万多亩。
种草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种草增加了燃料和饲料,保护了植被。二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85年与1982年相比,五县大牲畜净增十万头,猪净增十五万口,鸡净增一百零四万只,增长率分别为31%26%和104%。三是促进了粮食增产。尽管粮田面积因种草减少了二十九万亩,粮食产量却增加了二亿三千多万公斤。四是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以五县六个种草示范点为例,1985年种草养畜收入为六十三万零三百元,户均二千零八十元,人均三百七十二元。五是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通渭县近两年加工草粉二百四十八万公斤,销售省内外。
最近,甘肃省畜牧厅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