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高阳镇党委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先进 预备党员甘发凯转正风波令人深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1
第4版()
专栏:

高阳镇党委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先进
预备党员甘发凯转正风波令人深思
本报讯 “甘发凯的预备党员究竟应不应该转正?”11月下旬,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党委书记杜兴中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党员讨论。
甘发凯所在的街道支部的十四名党员在开会讨论时沉默了:甘发凯曾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被人们称为农民企业家,被评为县特等劳模。1985年,支部大会通过了他的转正申请,但被镇党委“卡”了,原因是:有人反映他“组织纪律性差”;“欠贷款太多”;“欠管理费”。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目的何在?
有人说:“不晓得是谁培养的?”
有人说:“那是县里搞的。”
找他的入党介绍人,竟无人敢出来认账。
镇党委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在村级整党开始后,党委先后有近二十人次找甘发凯谈话,交换意见,最后得出结论:甘发凯虽然有缺点,但他勇于冲破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近几年对国家、对本县本镇的贡献是大的。通过这一引导,全镇一百多名党员看看自己、比比甘发凯,讨论会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街道居民党员朱先珍说:“甘发凯有开拓精神,他自己富了不是攒罐罐、享清福,而是把钱用来搞新项目,发展生产。”
甘发凯所在支部的老党员郭文孝说:“甘发凯近两三年向国家交税一万多元,如果全镇一百二十名党员每人能交一万元的税,就相当现在全镇两年的财政收入。”
也有人说:甘发凯花一万八千元先后请来近百名工程师调查本县高效复合肥、大理石的生产前景,虽然这几项没办成而背了债,但为兴山的矿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还有人说,这些年,甘发凯是全县专业户的“领头雁”,影响是巨大的。他在遭受挫折之后,仍百折不挠,走出了一条木材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综合经营的路子,今年家庭总收入仍达六万余元,纯收入一万五千元。这些成绩说明,甘发凯无愧于“先进分子”的称号。
经过讨论,党员们一致认为,预备党员甘发凯应该按期转正。支部大会以全票通过了他的转正申请。镇党委也表示在村级整党第二阶段期间办完他的转正手续。
甘发凯沉重的思想负担放下了。他立下志愿,要为党干一番新的事业。(徐永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