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产业安全——人类的新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1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产业安全——人类的新课题
徐扬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业生产规模的日益大型化,由此而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心。震撼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之后,世界上又相继发生了诸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失控破坏等灾难性事故。这些事故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前不久,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的“国际劳工工作条件与环境问题”讨论会上,国际劳工组织的代表克劳德·杜蒙指出:近年来,全世界每年发生各种工伤事故约五千万起。在如此之多的事故中,大约使十万人丧生,一百五十万人受伤致残,以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此外,由各种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事故之多,损失之大,真使人触目惊心!克劳德·杜蒙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改善职工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并号召工人们动员起来,为捍卫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而斗争。
工业革命的初期,产业安全问题就已成为社会问题。当时,推进工业社会竞争的人们,只是单纯为了满足提高福利的欲望,鼓励增加生产,专心致志地研究和探讨生产手段、价值、利润、劳动、流通、分配以及政治体制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问题,而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却很少考虑。企业家们只是把安全问题作为一般的常识对待。但是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化,作为生产力的人与生产资料机器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例如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或设备上的一个螺丝钉的松动或一只小阀门的损坏,都有可能酿成一起重大的机毁人亡的事故。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就是由于一只很不起眼的密封填料环出现故障而引起的。
无数血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告诫人们,谁忽视安全,谁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安全”二字赋予了新的概念和内涵。它要求人们迅速改变旧观念。
首先,安全不是常识,而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既软又硬”的科学。日本著名产业安全专家、安全教育家青岛贤司认为:现代工业企业的安全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一、企业安全管理;二、安全工程技术;三、安全教育与培训。这三大支柱就象我国古代的“三足鼎”一样,任何一个支柱发生问题,三足鼎就会发生倾覆。
近年来,在产业领域内,许多以控制事故为目的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学科不断涌现,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理论,把人与机器、环境所构成的体系,运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和各种专门工程学的知识,来探索人与机器、操作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便设计出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机器和环境,以减少机器对人体的伤害。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机对话,广泛使用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从事那些极度危险、繁重的工作,从而把人类从简单、繁复和枯燥无味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得到舒适和愉快。
安全行为科学,则从事故心理学的角度,在探索人发生误操作时心理上的原因,揭示事故的发生规律。因为人的行为来自动机,动机产生于需要,同时又促成目标的导向行动。安全行为科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纠正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切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习惯,防止事故的发生。能量转移理论认为,一切伤亡事故都是某种形式的能量转移于人体的结果,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只有防止各种能量的蓄积和向人体转移,才能有效地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系统安全工程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安全新学科,它是系统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学,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以便从设计到投产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以防患于未然。
可以预料,随着现代产业安全科学的日益崛起,人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驾驭自己的行为,大幅度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