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乍得局势的新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1
第6版()
专栏:综述

乍得局势的新变化
徐德文
近一个月来,乍得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一直同哈布雷政府对抗的“全国团结过渡政府”发生分裂。以古库尼为首的一派人改变初衷,主张同哈布雷政府议和,并建议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政治解决乍得问题的圆桌会议。哈布雷总统对古库尼派提出的建议已给予积极的答复。据了解,双方代表的谈判正在顺利进行中。
过去,乍得曾几次出现和解的希望,但均因各方各持己见,互不妥协,导致战争绵延不绝。二十年来,乍得的和平与统一的局面始终未能实现,这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
乍得地处非洲心脏地带,四百多万人口中有一百四十多个部族。北部地区主要是阿拉伯族、柏柏尔族,多信奉伊斯兰教;南部地区主要是萨拉族,多信奉原始宗教和基督教。长期的殖民统治加深了各地区、部族、宗教之间的矛盾。1960年乍得获得独立后,由于当时的政府对北方部族实行压迫政策,国内矛盾因而激化。从1966年起,以部族和地区为基础的大小十一个派别之间纷争不断,内战迭起,形成全国割据的混乱局面,其中以古库尼和哈布雷势力较大,双方不时大动干戈。
1979年11月,在非统组织的调解下,各派达成了停火协议,成立了以古库尼为主席、哈布雷为国防部长的“全国团结过渡政府”。但时隔不久又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军队帮助下,古库尼把哈布雷领导的北方部队赶出首都恩贾梅纳。哈布雷在法国支持下于1982年6月发动反攻,又将古库尼赶出首都,并组成以他为首的现政府。古库尼不甘心失败,多次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均未奏效,因而形成了以北纬十六度“红线”为界、南北对峙的局面。
哈布雷政府四年前在恩贾梅纳立足后,采取了一系列缓和国内派系之间矛盾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已同不少反对派组织签订了和解协议,一万多名反对派的突击队员放下武器,归顺哈布雷政府。今年以来,哈布雷政府吸收了六名反对派领导人入阁。现在,古库尼也表示要同哈布雷和解。这使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人们也看到,各个派别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战争阴云仍然笼罩着乍得的国土。奥马尔代替古库尼担任“全国团结过渡政府”的主席,仍然与哈布雷政府分庭抗礼。
当然,乍得的内乱不息也有其外部原因。利比亚是乍得的邻国,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争议,利比亚在乍得至今仍驻有军队,并一直支持古库尼反对哈布雷政府。法国曾是乍得的宗主国,在乍得和中非地区拥有经济和战略利益,它不愿其它外来势力插手乍得问题。哈布雷政府成立后,法国积极帮助它稳定局势,并给予经济和军事援助。法国在乍得驻有军队,并帮助乍得政府部署军事行动,这就加深了法国和利比亚之间的矛盾。
总之,乍得问题错综复杂,恐一时难以解决。但目前古库尼派希望议和,哈布雷政府又有民族和解的愿望,这就使乍得朝和平、统一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