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贝宁人民共和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2
第6版()
专栏:资料

贝宁人民共和国
贝宁人民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它的形状很象一个打入贝宁湾和尼日尔河之间的楔子,长七百多公里,而宽只一百二十五公里,总面积为十一万二千六百多平方公里。全国人口三百八十三万(1984年统计)。首都波多诺伏,人口十三万。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政府所在地科托努,人口三十三万。
贝宁属热带气候,四季常青。全国地势北高南低,除西北部为山地外均为平原,由于海水倒灌,南部多咸水湖。
勤劳勇敢的贝宁人民具有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光荣传统。1580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首先入侵贝宁,以后法、英等国殖民主义者也相继到达贝宁沿海地区。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贝宁人民于1960年8月1日获得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1975年11月30日改国名为贝宁人民共和国。
贝宁是个农业国,73%的居民从事农业,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全国可耕地一千五百万公顷,已耕地只占十分之一。油棕榈种植面积七十万公顷,是贝宁的主要经济作物,因而贝宁又被称为“油棕之国”。其他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和可可。粮食作物有玉米、木薯、高粱、小米和稻谷。矿产品有铁、铬、石灰石等。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主要工业有农产品加工、油棕加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
近几年,贝宁政府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振兴经济,开始调整内外政策,特别是大力整顿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营企业。政府还提倡发展私人企业,鼓励兴办外资和合资企业。政府还注意改善职工待遇,以激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改变长期存在的主要种植油棕和粮食不能自给的局面,贝宁政府近年来在全国开展了“农业生产运动”,并采取了许多优先发展农业的措施,如兴修水利、实行土地规划、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植树造林防止沙漠化、寻求外援资助农业项目等。政府所采取的整顿和调整措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利于缓解经济困难。
贝宁政府对外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坚持反帝反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维护非洲和第三世界的团结。
中国和贝宁两国人民在反帝反殖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十年前克雷库总统曾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次克雷库总统对我国的正式访问,必将进一步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国志)(附图片)
贝宁最大城市科托努一角。科托努濒临几内亚湾,是座海港城市。贝宁每年通过科托努港口向尼日利亚、尼日尔和多哥等国进行大量转口贸易。
新华社记者 李远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