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转送千吨慰问品 一件不拿传佳话 成都军区驻昆明办事处接待办公室被前线官兵誉为“文明转运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3
第4版()
专栏:

转送千吨慰问品 一件不拿传佳话
成都军区驻昆明办事处接待办公室被前线官兵誉为“文明转运站”
本报讯 截至10月底止,成都军区驻昆明办事处接待办公室共为云南边防老山前线经收转送了千余吨慰问品、五百万元慰问款、十几万封慰问信,没有丢失一分一件,被前线官兵誉为“文明转运站”。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全国各地赠送给云南前线的慰问品,统一由昆明办事处经收转送。随着慰问边防部队活动的日益高涨,各类慰问包裹和信件象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云南,最多的一天收到一百七十吨。这个只有七人的接待办公室为了把祖国人民的关怀和理解及时传递给前线将士,他们经常起五更睡半夜,加班加点装卸前送。没有保管场地,就腾出办公室作临时仓库;缺少搬运人员,便自己充当搬运工,从而保证了所有慰问品无丢失、无损坏、无积压,如数送到前线。有一次,中央领导同志送给前线战士的慰问品空运到昆明时,天色已晚。为了缩短慰问品在昆明的停留时间,尽快把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送到一线战士手中,办公室领导黄如初率领大家连夜装卸搬运。饿了,啃口干面包;实在瞌睡了,就往太阳穴上抹点清凉油,直到最后一车装好封严才休息。
对于各地寄来的高档慰问品,办公室的同志自觉做到一件不拿。每次收到集装箱,他们都坚持认真清点,造册登记,从不马虎从事。有人看到仓库里那堆积如山的高级物品,劝他们“灵活”点处理。可是办公室的人员谁也不动心,他们说:“在这个问题上,党性不允许来半点‘灵活’!”一次,某地给前线赠送了几台高级收录机,办公室领导王先玉不顾患病在身,亲自押车护送。途中过夜时,他一直冒雨守候在车上。
在经收转送的大量慰问包裹中,还有一批“袖珍包裹”,里面要么是一个针线包、几枚校徽、团徽,要么是一撮泥土,一片树叶。包裹虽小,却珍藏着新一代纯洁的心灵。尽管清理这些包裹费时费力,保管起来麻烦,但是,办公室的同志每当接到这类包裹的时候,都小心卸运,前送时把它牢牢地系在大包裹上。一年来,他们转运了上千件“袖珍包裹”,从未出现一次差错。
(孟捷 马文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